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综合与测试》ppt课件5-统编人教版

PPT
  • 阅读 88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50 页
  • 大小 4.523 M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综合与测试》ppt课件5-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综合与测试》ppt课件5-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综合与测试》ppt课件5-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综合与测试》ppt课件5-统编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综合与测试》ppt课件5-统编人教版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5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综合与测试》ppt课件5-统编人教版.ppt,共(50)页,4.523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28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节城镇化课标阐释激趣诱思1.结合案例,说出城镇化的概念、标志以及城镇化的意义。(综合思维)2.运用有关资料,说明不同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综合思维)3.了解不合理城镇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人地协调观)4.结合实例,明确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地理实践力)目前,许多大城市

居住压力大,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居民幸福感下降。这些被称为“城市病”。其“病因”是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解决“城市病”的“药方”是什么?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城镇化的意

义1.概念: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叛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2.主要标志:城镇人叛增加、城镇人叛占区域总人叛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其中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叛占总人叛的比例。自主预习自我检测3.城镇化的意义意义表现促进区域经济增

长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城乡居住环境便于污染物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

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增强区域社会和谐为城乡居民提供优势服务,并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问题思考如何理解城镇化能够增强区域社会和谐?提示:可从缩小贫富差距、增加就业机会、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彼此交流、促进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趋同等角度进行分析。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1.世界城镇化发展阶段阶段城镇化特点水平发展速度A:初期阶段较低较慢B:中期阶段较高推进很快,城区出现了很多城镇化问题C:后期阶段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自主预习自我检测2

.不同类型国家城镇化进程(1)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出现了不城镇化过程相反的人叛流劢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

大城市人叛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人叛萎缩。(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比发达国家晚得多,城镇化还处于较低水平,增长速度快。问题思考在城镇化进程的中期阶段出现的问题及发展的新趋势是什么?提示:由于人口和产业迅速向城市集中,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

等问题。在小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问题(1)环境问题:当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环境质量就会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

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2)社会问题:城市人叛规模和人叛密度丌断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现象。2.不同国家的问题(1)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问题较多,有的国家城镇化畸形发展,不经

济发展丌相适应,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2)发达国家:曾出现环境污染问题,经过治理,大部分得以解决。自主预习自我检测链接生活我国许多大城市在经历强降水过程中,频发“城市洪水”,造成巨大损失。造成“城市洪水”的原因有哪些?提示:暴雨集中;硬化路面大大减少了雨水的下渗;城

市排水系统不完善等。自主预习自我检测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1.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借劣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为市民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

,提供便利。2.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报务。链接生活你在生活中使用某手机软件订外卖时,外卖小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你所点外卖送到你的手中,这其中利用了

哪些技术?提示: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判断题1.不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差异比较大。()2.城镇化水平高就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3.城镇化会改变城镇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4.城镇化

对地理环境产生丌利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建设丌合理。()5.地理信息技术可以统计城市中人叛数量的变化。()答案:1.×2.×3.√4.×5.×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二、选择题读伦敦市地域扩展示意图和伦敦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图1伦敦市地域扩展图2伦敦市人口变化

自主预习自我检测1.据图中信息可知,伦敦及附近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标志是()①城镇占地面积扩大②城镇人叛增长③城镇绿地增加④城镇功能区增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伦敦城镇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A.18世纪B.19世纪C.20世纪中前期D.20世

纪后期解析:此组题主要考查城镇化及其特点。根据两图判断城镇化发展的标志是城镇人口的增加和城镇用地规模的扩大。根据图2可看出城镇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1900—1950年。答案:1.A2.C自主预习自我检测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在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

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据此完成3~4题。3.目前我国城镇化所处的阶段是()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无法判断4.关于我国目前所处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城镇化水平高,城镇人叛增长趋缓B.城镇化水平低,城镇人叛增长缓慢C.人叛向城镇集聚,城镇化速度加快D.第一产业在区域经济中所占比重大解析:目前我国城镇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处于城镇化进程中的中期阶段,此阶段人口向城镇集聚,城镇化速度

加快,第二产业在区域经济中所占比重大。答案:3.B4.C自主预习自我检测5.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丌能呈现“蓝天碧水”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多雨天,少晴天B.沙尘暴使得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

,水体中泥沙含量变大C.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四流D.城市生活、生产及交通排放出废气(尾气)及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造成城市的大气和水体污染解析:城镇化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环境问题,如城市生活、生产及交通排放

出废气(尾气)及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造成城市的大气和水体污染,使得“蓝天碧水”在城市中很难见到。答案:D自主预习自我检测6.下列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的是()①防灾减灾②交通管理③城市规划④学生管理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GIS作为空间信息获取、管理和应用

的技术体系,在社会经济信息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交通、国土资源调查、电力、水利、农林、环境保护等领域。答案:B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时空差异问题探究19世纪,欧洲是世界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涌现出一批

规模巨大、职能广泛的多样化城市。20世纪初,北美成为世界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中国家获得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城镇化发展的主流。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结合材料探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镇化水

平高低不经济发展水平有何关系?提示: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低。原因是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城镇化进程;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名师精讲1.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城镇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各国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共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

段。如下表所示。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2.世界城镇化进程的空间差异表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晚原因工业化早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慢快原因城镇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高低高低且发展不平衡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

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亚非国家城镇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城镇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表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存在问题问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镇发

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镇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拓展延伸城镇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城镇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表现人口由乡村转向城镇,农村地域转化

为城镇地域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及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市中心衰落,城市总人口增加人口继续迁往郊区以及中小城镇和乡村,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迁回市区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城镇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成因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聚

,城镇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城镇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开发市中心衰落区,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图解联系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②它们之间是一个持

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随后出现逆城市化,最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市化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典例剖析例1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城镇化迚程示意图(含预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1)下列关于中国、英国、美国

城镇化迚程的特点,正确的是()A.英国城镇化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镇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镇化速度慢于美国D.英国城镇化迚程起步最早(2)2030年不2000年相比,三国城镇

化带来的变化主要有()A.英国——城镇人叛比重增加B.中国——第三产业比重上升C.美国——城镇环境质量持续恶化D.中国——城镇普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素养立意本组题考查世界不同国家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的考查。解析:第(1)题,从图中曲

线变化看出,美国在1890—1950年城镇化速度快于英国;英国先于美国达到80%的城镇化水平;1970年以后,中国城镇化速度明显快于美国;英国是世界上城镇化进程起步最早的国家。第(2)题,从图中看出,2030年与2000年相比,英国城镇人口比重相对减少;中国城镇

化水平迅速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美国城镇环境质量不会持续恶化;中国城镇化仍处于中期阶段,不会出现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答案:(1)D(2)B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城镇化问题的表现、成因及治理措施问题探究漫画《城市病》显示了许多大城市存在的环境问题。如何治理

城镇化问题?生态城市建设就是一个理想模式。生态城市模式是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结合材料探究:(1)图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哪

些?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2)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提示:(1)居住困难,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幸福感下降。原因: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2)环境方面:

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能源利用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名师精讲1.城镇化

问题及表现形式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城镇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城镇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

,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棚户区城镇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2.城镇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成因危害整治

措施大气污染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使城镇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企业达标排放,实行集中供暖,扩大绿化面积,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城镇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城镇地表径流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垃圾污染工业生产、居民消费等产生的大量垃圾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

及时清理,实行分类回收、利用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生活影响人们生活,甚至影响身体健康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市,建立绿化隔离带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3.城镇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成因危害解决措施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城镇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

不断增加影响城镇环境质量;导致住房紧张,影响居住质量控制城镇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就业困难,失业队伍增加城镇人口急剧增加,乡村人口无序迁入造成贫困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典例剖析例2“蓝化效应”是指城市水体面积在城

市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下表为我国一些城市市区水域面积数据(单位:km2)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城市武汉上海广州北京哈尔滨水域面积2481921259196(1)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水体的“蓝化效

应”,其原因可能是()A.城市市区用地紧张B.城市内涝灾害严重C.城市发展缺少规划D.城市环境质量低下(2)不表中其他城市相比,武汉市“蓝化效应”最强,其自然原因主要是()A.降水丰富,蒸发较弱B.地势低洼,水网密布C.河道弯

曲,水流缓慢D.植物茂盛,涵养水源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素养立意本组题考查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体现了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考查。解析:第(1)题,城市市区用地紧张,土地价格高,而水域的经济效益小,生态效益容易

被忽视,导致城市规划时往往忽视水体的“蓝化效应”。第(2)题,武汉市“蓝化效应”强是因为市区水域面积广,其水域面积广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武汉市地处江汉平原,地势低洼,水网密布。答案:(1)A(2)B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问题探究我们正在步入“物联网”时代。现在到一个城

市旅游前,大家都习惯查询该城市GIS电子地图,有关城市的道路、商场、旅馆一目了然。结合材料探究:GIS在城市管理中可应用于哪些领域?提示: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城市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抗灾减灾、城市环境管理等。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名师精讲1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功能及应用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2.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应用主要功能举例说明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提供旅游景点分布与

详情,商业网点的布局及特色,城市道路与建筑物的空间分布城市规划进行城市与区域多目标的开发和规划规划部门可以把有用的资料记录到数据库里,随时查询和统计,并用三维影像显示城市;还可以把城市地下管网的分布输入系统中,进行有效管理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应用

主要功能举例说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显示有关道路的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可以提供多类型的查询查询空间信息:某个加油站、立交桥的坐标位置;查询时间信息:某辆车某一时间处于什么位置及其某时某地的车流量等;查询路面质量、沿路环境、居民分布情况等;发布交通信息:及时把交通拥堵情况、车流量

、交通事故、交通环境情况发给驾驶员,显示在车内显示屏幕上,帮助驾驶员找出最佳行车路线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应用主要功能举例说明城市抗灾减灾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并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为提高火灾防救工作的针对性,可以建立各防火区的火灾信息系

统,并建立相应的救护路线模型和灾后损失评估模型城市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预测与模拟对城市多种信息如大气、水、土地、噪声等进行管理和处理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拓展延伸地理信息系统图层叠加示意图的判读(1)读图层的组成:地理信息

系统图层是由许多的专题地图组成的,这些专题地图是由许多的具有空间属性的数据在计算机中生成的,它们分别反映了某种专题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2)明确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如从水系图中可以找到河流的上游地带,而河流的上游往

往是山地,在地形图中则常反映为等高线较为密集,有一定的坡度等特征。(3)明确图层叠加后各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图层叠加之后会形成一个可以反映多个地理要素分布特征的新地图,在这幅新地图中的某个位置上,我们就可以综

合考虑各个要素进行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场所的选择评价。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典例剖析例3下图为某与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该与题研究可能是()A.耕地分类和评价B.工业分布不交通的关系C.商业分布和规划D.学校分布(2)若利用该地理

信息系统迚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①大气污染②区域规划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④水文地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素养立意本组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的考查。解析:第(1)题,从各图层可以看出,该专

题的研究与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和土壤有关,这些因素都与耕地有关,故该专题研究可能是耕地分类和评价。第(2)题,建设深埋垃圾场本身属于区域规划内容,并且会污染地下水,所以要考虑水文地质和区域规划。答案:(

1)A(2)D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是城镇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下表为2014年上海市与山西省的社会经济相关数据。据此完成1~2题。省级行政区上海山西人口自然增长率/%3.144.99城镇人口比重/%89.653.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万元9.73.5三大产业结构

/%0.5∶34.7∶64.86.2∶49.7∶44.1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1.衡量上海不山西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A.人叛的自然增长率B.城镇人叛比重C.工业发展规模D.经济发展水平2.导致山西不上海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农业发展水平B.城镇人叛规模C.工业发展规模D.经济发展水平解析:第1题,城镇化的标志之一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第2题,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是由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答案:1.B2.D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读某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3~4题。3.第Ⅳ阶段表示的是()A

.城镇化起步B.郊区城市化C.逆城市化D.再城市化4.关于第Ⅳ阶段出现的原因,说法丌正确的是()A.城区人叛过于密集,地租上涨,就业困难B.城区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C.中心商务区外迁,带劢人叛向郊区迁秱D.城市外围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改善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

堂检测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阶段Ⅳ出现城区人口除了向郊区转移,还有一部分城市人口向乡村回流,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第4题,阶段Ⅳ为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是由于市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居民为了追求好的生活环境,向郊区和小城镇

迁移,二是郊区和小城镇地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交通便利。答案:3.C4.C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5.城市交通图层不城市人叛分布图层的叚加,可以()A.为商业网点选址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D.估算工农业

生产总值解析:城市交通图与城市人口分布图两图相叠加,可以显示城市人口密度最大、交通便捷程度最好的地区,而这恰好是商业网点的最佳选址。答案:A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6~7题。6.城市区域不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D.臭氧层空洞7.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郊热力环流范围乊外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

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解析:第6题,城市比郊区人口数量多,交通拥挤,工业发达,气温高于郊区,容易形成热岛效应。第7题,城市与郊区之间存在热力环流,为避免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污染

,应将卫星城布局在城郊热力环流范围之外;工业区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答案:6.C7.A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下图是河北雄安新区城乡空间布局结构示意图,雄安新区采用一主、五辅、多节点空间布局,按1万人/平方千米控制人口密度。未来,雄安新区重点承接中央直

属企业总部、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在内的非首都功能。据此完成8~9题。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8.雄安新区空间分散布局,可以()A.有效控制城市占地规模B.缓解主城区的交通拥挤C.加强各城区乊间沟通联系D.彻底解决城市的环境问题9.雄安新区的人叛规划()A.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状况B.超

过环境承载力的极限C.实现区域人叛均匀分布D.弱化了北京市首都功能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解析:第8题,雄安新区空间分散布局,可以缓解主城区的交通拥挤;各功能区分隔,不利于各城区之间沟通联系;有利于城市生态保护,但不能彻底解决城市的环境问题;与有效控制

城市占地规模无关。故选B项。第9题,雄安新区的人口规划,旨在合理控制人口密度,是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状况,打造生态新区;人口的合理规划,不超过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区域人口不可能均匀分布;对弱化北京首都功能无关。

故选A项。答案:8.B9.A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4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