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设计-统编人教版

DOC
  • 阅读 78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450.153 K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设计-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设计-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设计-统编人教版.docx,共(3)页,450.153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17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教学指导】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1、运用示意图,说出述地震波的类型、特点及意义。2、运用示意图,比较地球内部圈层的不同特点。3、运用示意图,比较地球外部圈层的特征及地理意义。核心素养:1、人地

协调观: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构成(四大圈层)及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2、综合思维:从位置、组成、特点、意义等方面,比较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不同特点。3、区域认知:在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示意图上正确标记岩石圈和软流圈,说出各

圈层的主要范围与特征。4.、地理实践力: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地球外部圈层关系图,培养学生地理读图、绘图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地球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的划分和特点;难点——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点及与地球结构特点的关系。教学策略:分层教学。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为主。【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由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的故事情节引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新课: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划分依据:(B理解)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文字,观看地震波传播动画,说出地震波的类型及传播特点。要点如下:地震波分

为横波(S波)和纵波(P波)两种,其中,横波传播速度较慢且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传播较快且能在固、液、气体中传播如下表。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B理解)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文字和P22图1.34(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据图说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特点,(2)解释:莫

霍面、古登堡面,(3)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情况。要点如下:(1)传播特点: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在地下平均33Km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形成不连续面(莫霍面),在地下约2900KM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形成不连续面(古登堡面)。(2)圈层划分

依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教学活动2:阅读教材相关文字,比较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界面、深度、波速变化、主要特点等内容。要点如下:(3)结构特点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地震波的速度变化特征地壳陆地33km处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2900km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

波消失固体外壳;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上地幔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温度、压力、密度增大下地幔地核外核是呈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与地球磁场形成的有关)内核呈固态,

压力、密度很大,铁镍原子紧紧挤压在一起。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B理解)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文字和P23图1.35,说出地球外部各圈层的名称、概念、组成及其地理环境中所起主要作用。要点如下:教学活

动2:完成P24“活动”中相关要求。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交流展示。课堂小结:本节知识结构莫霍面古登堡界面332900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