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可怕的光污染课件(文字材料借鉴--作者:唐明灯)-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doc,共(2)页,2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0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第03期作者:唐明灯“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自古以来,人们就向往光明,希望以灯光扫去夜晚的寂寞,延长白天的喧闹。现代社会,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灾难——光污染。玻璃幕墙反射眩光带来的是“白亮污染”,亮度过大的夜景照
明是“人工白昼”,娱乐场所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面对日益严重的光害,我们难道又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1、灯光与星光的博弈拍摄地点/土耳其布尔萨自19世纪电灯开始普及后,星光与灯光就在不断进行着博弈。这张照片是摄影师站在乌鲁达山第三
高峰——海拔2536米的Karatas峰上拍摄的。在这个视角中,空中的银河系及附近的星座清晰可见。如果从山上走进山谷,就无法拍摄到这样的美景了,因为那里的星空已经被夜景照明所遮蔽。山谷中的城镇位于布尔萨市附近,夜景灯光向周围肆意散射,几乎已经淹没了
远处的地平线。摄影/TuncTezel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歌颂光明、憎恶黑暗。故而,人类总是深情而诗意地将光视为造化与恩赐。比如,《圣经•旧约•创世纪》开篇即说:“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发明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他或许
没有想到,电灯让地球迎来了电光时代,却也因此带来了新的环境灾难——光污染。2、飞蛾扑光拍摄地点/中国浙江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在光源刺激下,许多动植物会产生定向运动。关于昆虫趋光现象,中国古代就有“飞蛾扑火”的说法。图中,一群彩色长尾蛾聚集在白亮的灯光
下。释放光能的同时,灯光还会释放热量,威胁飞蛾的生命安全。摄影/唐志远2001年的一天,人们在大西洋沿岸的许多海滩上,发现大量刚出生的小海龟尸体。此后的概略统计显示,仅在美国佛罗里达沿海地区,每年殒命的新生小海龟就有10万多只。科学家和环保组织调查发现,光污染正是这一生态灾难
的罪魁祸首。出于繁殖本能,海龟在海边的沙滩产卵,往往会选择暗处,以便通常在夜间完成孵化的新生海龟,能够感知海水表面反射的月光和星光,而爬行至海洋投入它们生命的乐园。而如今的冷酷现实是:相较于海滩后面通明的城市灯火,原本明亮的海面显得暗淡
失色。小海龟常常因此而迷失方向,趋光而行,误将陆地当作海洋。由于长时间缺水,许多小海龟不幸夭折。3、玻璃幕墙,光天化日下的凶手1910年,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奠基人、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在包豪斯的校舍建筑中,首次使用了一种叫玻璃幕墙的新建
筑材料。上世纪80年代,玻璃幕墙传入我国,深圳、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开始出现了成群的玻璃幕墙建筑。在时尚潮流的推动下,玻璃幕墙是中国当下公共建筑的主流,甚至部分住宅建筑也开始青睐玻璃幕墙。然而,人们对玻璃幕墙带来的光污
染始料未及。白亮污染制造者——玻璃幕墙拍摄地点/中国北京某住宅区光污染中的“白亮污染”,是指过度光亮给人视觉造成的不良影响。其中,城市建筑中使用的玻璃幕墙是最典型的白亮污染制造者。玻璃幕墙反射所产生的噪光,会导致人产生眩晕、暂时性失明,常常因此引发交通事故。玻璃幕墙进
入我国后,已经在全国各个城市中遍地开花。面对日益严重的光污染,人们正在反思,玻璃幕墙究竟是美化建筑的“天使”,还是引发光害的“魔鬼”?摄影/和崴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光污染事件。2010年10月15日,阳光明媚的上午,一群红嘴相思鸟从湖北省十堰市区飞过,准备迁徙到低海拔地区过秋。在
一栋办公楼附近,群鸟不断地盘旋着,突然间高速撞向了蓝色玻璃幕墙,120多只鸟当场毙命。第二天上午,同一座大楼前又出现了40多只红嘴相思鸟的尸体。不明就里的围观者以为,这是红嘴相思鸟的“集体自杀”。湖北省野生动物保护总站负责人朱兆泉解开了事件真相:红嘴相思鸟属群居“留鸟”类,但有季节性垂
直迁徙的习性。迁徙过程中,红嘴相思鸟受玻璃幕墙反光干扰了其飞行方向,误以为玻璃幕墙可穿越,在高速飞翔过程中不慎撞墙死亡。4、城市亮化,难以破除的“不夜城”思维交通安全新杀手——汽车远光灯拍摄地点/中国北京国子监街随着汽车数量的飞速增长,一种能极大提高驾驶
照明亮度的氙气车灯技术,被广泛地用于汽车照明。但这种先进的照明技术屡屡成为制造道路光污染的凶手,给道路交通安全造成隐患。在照明良好的城市大街上开着远光灯,会让对面行驶的司机“瞬间失明”,引发交通事故。国标GB4599-94《汽车前
照灯配光性能》要求车辆“近光、远光的亮度不炫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炫目”的标准很难把握。摄影/王放当许多中国人为美丽城市夜景感到骄傲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这些所谓的“不夜城”恰恰是中国光污染的重灾区。打造“不夜城”的并非只有北京和天津等大城市,就连一些中小城市也
在纷纷追逐白亮工程。比如江苏某经济欠发达县投资一亿多元建设景观照明系统,甚至不惜高价从国外购买豪华照明灯具。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的“人工白昼”。生活在“不夜城”里,人们夜
晚难以入睡,人体正常的生物钟被打乱,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此外,城市内部生物多样性的消亡,很大程度上也是拜“不夜城”所赐。交通安全新杀手——汽车远光灯拍摄地点/中国北京国子监街随着汽车数量的飞速增长,一种能极大提高驾驶照明亮度的氙气车灯技术
,被广泛地用于汽车照明。但这种先进的照明技术屡屡成为制造道路光污染的凶手,给道路交通安全造成隐患。在照明良好的城市大街上开着远光灯,会让对面行驶的司机“瞬间失明”,引发交通事故。国标GB4599-94《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要求车辆“近光、远光的亮度不炫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炫
目”的标准很难把握。摄影/王放5、彩光炫目,废气冲天拍摄地点/包豪斯加拿大魁北克某炼油厂附近,滚滚浓烟从工厂里排出,冲到了天上。附近城市里还有各种色彩的绚丽灯光,看起来非常刺眼。大气污染和光污染同时威胁着这里的生态环境和居
民生活。摄影/PaulFalarde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