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2课《范进中举》习题2-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3)页,45.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90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九年级《周处》和《范进中举》中考集锦周处年少时,„„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并皆暴犯百姓/触风雨,犯寒暑B.或说处杀虎斩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乃入吴寻二陆/寻向所志D.为乡里所患/是则可
以辟患而有不为也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1)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2分)答:(2)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3分)答:4
.周处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分)答:周处年少时,„„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选自《世说新语》)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或以钱币乞之。B.并皆暴犯百姓。陈胜佐之,并杀两尉。C.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D.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7.下列加点的“以”字与“具以情告”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以光先帝遗德。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D.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是()A.周处与山中的白额虎、水中的蛟龙被义兴的人称作三个祸害,家乡的人劝说他杀虎斩蛟,想用借刀杀人之计,是希望他在除害过程中被虎蛟吃掉。B.周处杀死蛟龙后,从家乡人庆祝他已死的举动中,才明白自己被乡人讨厌,因此下决
心改正错误,后来成为了一名忠臣。C.周处知道乡人厌恶他,就想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又担心太迟了,因此去找了当时的名人陆机、陆云,经过清河的开导,他才开始改过自新。D.周处自新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有过错并不可怕,关键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和行动。周处年少时,„„处遂改励⑦,终为忠臣孝子。
注释:①凶强侠气:凶暴强悍、任性使气。②暴犯:侵害。③三横:三害。④冀:希望。⑤二陆:指陆机与陆云。陆机世称陆平原,陆云世称陆清河。⑥蹉跎:虚度光阴。⑦改励:改过自勉。1.(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①为乡里所患患____________②或说处杀虎斩蛟或___
_________③而处尤剧尤____________④有自改意意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与“处与之俱”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且人患志之不立B.跪而拾之以归C.事列《神仙》之传D.
是吾剑之所从坠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且人患志之不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周处成长的经历给你什么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小说选段,完成1—5题。(甲)中秋过后,„„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乙)范进不看便罢
,看了一遍,„„再为商酌。”1.请各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事件。(2分)(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孔乙已和范进都是的热衷功名的读书人。二人境况不同,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酒店的人对孔乙已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众邻居对范进的态度是:_________(2分)3.孔乙己被摧残的直接原因
是:_____,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_____,造成二人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2分)4.甲段文字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表明作者对孔乙已的态度是:(2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表明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5.(甲)(乙)两段文字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
刻画人物性格。请从上边两段文字中摘抄一例你最为欣赏的动作或语言描写的句子进行赏析。(3分)摘抄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枣庄市初
中学业考试】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3题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骂的范进摸不着门。„„范进一面自绾了头发„„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范进中举》)10.《范进中举》节选自我国清代一部长篇小说《》,作者是。(3分)11.用一句
话简要概括所选文段的内容。(2分)1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胡屠夫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13.有人认为《范进中举》“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请结合所选文段细节加以赏析。(3分)答案:探究题(4分)11.《范进中举
》中的范进是一个懦弱的人,有人说他“热衷功名”,语含讥讽,但却有人认为他“热衷功名”是他矢志不渝的表现;《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他的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但却有人认为“愚公真的很愚”。请你根据
下面的提示语,选择一个,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A.范进的热衷功名B.愚公的愚【2002年湛江语文中考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8题。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范进向他作揖,坐下„„范进
不看便罢,„„再为商酌。„„一个人飞奔去迎,走到半路,遇着胡屠户来,后面跟着一个浇汤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正来贺喜。7.选文中的"进学"与"中举"有什么不同?胡屠户对范进"进学"与"中举"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什么?(4分)(1)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8.选文对范进因中举而发疯的描写反映了人物什么性格特点?作者这样写用意是什么?(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北省咸宁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11.本文的细节描写,就像电影的特写镜头,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下面表述的内容不属于细节描写的一项是()(3分)A.施耐庵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情景描写。B.鲁迅的《故乡》中关于杨二嫂外貌肖像的描写。C.都德《最后一课》中关于小弗郎士上学时的场景描写。D.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中关于胡屠户
把银子攥在手里的动作描写。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之一。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的范仲淹。D.《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著名的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2011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比作“君子”,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在污浊的世间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B.《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对读书人进行精神迫害的封建科举制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世态的炎凉。C.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D.俄
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奥楚蔑洛夫对小狗态度的多次变化,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形象。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再为商酌。”•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快些迎着去寻他。《范进中举》阅
读题:(1-4题参考第一段,5-6题参考第二段)1、写范进喜疯的过程,采用了,请将喜极而疯的过程分层叙述。2、这一段的另一种技法是侧面烘托,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烘托部分,并谈谈它的作用3、文中写范进看喜报时用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请分析其中的意味。4、文
中有几处语言描写显示了作家对各色人等的性格把握得十分精细,请选取一处作分析5、写报录人出主意打范进一个嘴巴说明了什么?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何用意?6、作者对各色人等的性格把握得十分精细。,众邻居劝说的话,称范进为范老爷,又主动提出要拿鸡蛋酒米,联系全文说说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7.指出
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1)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2)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3)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财,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4)我女孩
儿也吃些,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里,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阅读《范进中举》(节选),完成1—6题。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1.上文描写范进发疯的情形有波澜,有层次,请简要概括其过程(每处不超过4字)①②③④2.上文采用的表现手法,对范
进中举后喜极发疯的丑态进行辛辣的讽刺。3.这段文字通过语言、动作、外形等描写,刻画了范进中举发疯的丑态。请选出关键的词句填入下面相应的横线上。①语言:②动作:③外形:4.描写范进发疯的过程,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人物性格特征各不相同:老
太太是,胡氏是不知所措,众邻居是。5.文中的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6.“好!我中了!”这两句话道出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的什么心态?说明了什么问题?参考答案:1.(3分)A(A侵害/冒着B有的人C寻找D祸害、灾祸)2.(3分)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
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每处1分)3.(5分)(1)(2分)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周处最为厉害。(关键词“谓”“剧”)(2)(3分)再说(况且),人总是担心立不下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关键词“患”“彰”,宾语前置句“志之不立”)4.(3分)犯了错误的人,
只要能勇于改正,弃恶从善,同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表意明确2分,语句通顺1分,能表明改过自新的意思即可。)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6.B;7.D;8.B;答案1.(1)①担心,害怕②有人③尤其,特别④想法,心意(2)B2.且/人/患志之不立3.(1)陆机不在,只见
到陆云,周处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2)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能够把天下事当做自己的责任。4.只要愿意改过,一旦立下人生志向,任何时候都不为晚,同样可以有一个美好的前程。(注意要适当联系自身实际)1.(甲)孔乙已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乙)范进因中举而发疯。(意思对即可)2.冷嘲热讽
(冷漠无情);趋炎附势(阿谀奉承)。3.偷东西被打;因中举而喜极发疯;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封建文化的毒害,封建社会的毒害等)(意思对即可)4.既批判又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尖锐的讽刺,无情的嘲弄。(意思对
即可)5.例如:孔乙已:低声说道:"跌断,跌,跌„„"语言描写,表现了孔乙已自欺欺人,死要面子,迂腐可笑的性格特点。又如: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范进热衷功名,利欲熏心的性格特点。(举一例既可,只摘句
不给分,分析合理即可。摘句1分,赏析2分)10.讽刺儒林外史吴敬梓(共3分。每空1分)11.写胡屠夫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心理变化。(或“胡屠户对范进前倨后恭的态度”)。(2分。意思对即可)12.胡屠夫是一个趋炎附势、嫌贫爱富、庸俗自私
的市侩。(2分)13.示例:如范进考试前去借钱,“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中举后,“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胡屠夫扯衣服的细心,与中举前的痛骂判若两人
,一个无耻、势利的小人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字里行间蕴含了鲜明的讽刺意味。(3分。意思对即可)答案:11.A.范进的热衷功名:古人有言:“学而优则仕。”范进作为一位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实是对事业的追求,几十年的辛苦努力,始终如一,这种精神值得称赞。当今社会需要他这种苦志的人。B
.愚公的愚:(1)移山没有修路方便轻松;(2)移山可能会破坏这一地区的生态平衡;(3)愚公的个人意愿,让子子孙孙陷入到无穷无尽的劳苦之中。(以上任选其一,言之成理即可)【答案】7.(1)“进学”指考取生员(秀才),“中举”指考中举
人。(前者是州府举行的考试,后者是省一级考试)(2分。若答出"中举"是考中举人可给1分;若只答出"后者比前者级别高"则只给0.5分)(2)①胡屠户的势利可鄙以及世态炎凉。②揭示了知识分子热心科举的原因:一旦中举,名
利、地位自然不同。(答出①的可得2分;若答出②的额外加2分,但第二大题不能超过42分。)8(1)热衷功名无法自拔。(2分)(2)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毒害极深,使人性格扭曲。(2分。若只答"封建制度害人"只给0.5分)11、C(3分)26.C5.C《范进中举》阅读答案:1.动作描写。先是
高兴以至于昏倒不省人事,后跑到街上去了。2.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此处侧面烘托,写出了范进中举之后邻居们对其恭敬的态度。3.是指范进对自己
的成就持半信半疑的态度。4.热衷功名:范进穷尽一生的精力于科举考试,虽然屡遭挫败,仍寄望甚深,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后来他打算去应乡试,却被胡屠户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及至中举,他竟
然欢喜得发了疯,这是范进热衷功名的最具体的表现。5.为下文作铺垫。说明了范进对胡屠户的害怕程度绝不一般。6.当时学而优则仕规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科举则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条鸿沟,越过了这道鸿沟,则顷
刻风光无限,终生荣华富贵。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时代,中举带来的天壤之别的变化着实令人羡慕和神往。更有甚者,中了举,人却喜极而疯。《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这样的典型。7.(1)比喻(2)夸张(3)对比(4
)感叹1.①昏厥②疯跑③跌倒④疯走上集2.夸张3.(1)噫!好了!我中了!(2)拍、笑叫(3)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一身的水。4.悲叹命苦、担恐;劝说帮助5.为了烘托这场闹剧的可笑,突出范进发疯的可怕和身份的变化,反映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强化了小说的讽刺效果。6.宣告
几十年贫贱生活就此结束,梦寐以求的名利从此到手了,说明科举制度对封建知识分子毒害之深。(意思对即可)范进中举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再为商酌。”9.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10.语段中作者描写范进疯时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范进可谓丑态百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1.这段文字写
范进发疯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昏厥—疯跑-________--_______12.“众人大眼望小眼”的情形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______________.13.根据“噫!好了!我中了!”一句,结合你的理解,试写出当时范进的心理活动。(60字以内)9.范进中举喜极而疯10.外貌、语言、动
作、神态目的: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11跌倒—疯走12面面相觑1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