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3-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3)页,6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7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及其相互关系,懂得怀疑精神对于做学问的重要性。2.了解议论文常用的几种论证方法。(二)能力训练点1.理解本文运用分论点层层深入地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2.学会紧扣
中心论点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三)德育渗透点在学生懂得怀疑精神对于治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养成好问的学风,成长为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人才。(四)美育渗透点借助分论点有力地支撑中心论点的严谨的结构美。二、学法指导本文
语句通俗易懂,可在学生对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已经有一点了解的情况下,通过阅读,辨析论点、论据及运用的论证方法,掌握课文说理的思路,结合分析理解书后习题四,以加深对本文的理解。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理解本文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论点
,是学习的重点,可以通过放手让学生阅读,小组讨论、辨析来完成。2.学习本文运用分论点层层深入地论证中心论点的论证思路,是学习难点,需要教师作必要的分析、归纳。3.文中所说的治学要有怀疑精神的观点,与遇事不想动脑筋多思考,一味依赖别人的满天问的做法是有本质区别
的,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分辨不清,教师宜作一点提示和引申。四、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准备:投影仪。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议论文三要素知识,整体了解文章内容、思路、及所用论证方法。2.
结合练习四,比较分析,加深理解。3.教师在课上,—方面要对本文运用分论点层层深入论证作点拨,另一方面,可以与学生一起,另选事实作论据替换文中的事例,以帮助学生掌握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教学设计思路:在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文章运用分论点逐层
论证论点的方法,分析文章如何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以求学会这两种论证法。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结构,着重分析理解本文运用分论点逐层深入论证中心论点的特点。(二)整体感知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从小就有怀疑的精神,读书时善于提出疑问,他一
生在史学领域有许多独到的研究,为祖国的历史学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怀疑与学问》是他的治学经验的结晶。这篇文章深刻地阐述了怀疑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对于培养开拓精神和创造精神,是大有益处的。本文议论的是怎样做学问,作者善于层层深入地阐
述问题,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论点,因此,文章虽短,但论证全面而透辟。(三)教学过程1.由古今有成就的学者、名人的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故事导入。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高尔基曾经说过:“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对于过去的文化,毛泽东
曾经说过:“要批判地吸收”;邦达列夫(原苏联)曾经说过:“那些大人物一生都在怀疑,在探索”。书上说的,难道还要怀疑吗?怀疑与学问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学习《怀疑与学问》(板书课文标题)就是要阐明“怀疑”与“学问”的关系问题,即“学则须疑”、“学者先在
会疑”。2、预习检查:虚妄墨守不攻自破辨伪去妄启迪流俗停滞大儒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1)概括出本文议论的问题。(2)理解“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的意思。3、划分段落,归纳段意:第一部分:(第1~2
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第二部分:(第3~5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第三部分:(第6段)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4、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理解
下列思考题:(投影)(1)本文的标题是不是中心论点?如果不是,中心论点是什么?(2)本文运用了哪两个分论点紧扣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两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的关系,还是层进关系?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明确:(1)本文的标题只提出了本文议论
的问题,即怀疑精神与做学问的关系问题,所以只是论题。本文的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明确:(2)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两个分论点之间应是
递进关系。可从文章概括两个分论点的一句话运用的关联词看出来。这句话是“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采用的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不仅„„还„„”。5、指导研读第3至5节及第6节,着重通过节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加之
朗读体会,感受本文层层深入地论证中心论点的特点。明确:3—5节为论证中心论点,提出并论证第一分论点。3—4节论述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第3节,侧重论述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第4节紧承上文,点出
第一层的中心意思,阐明怎样正确对待传说的话。第5节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此层是对上一层的引申和扩展。第6节,首句承上启下,前半句归结上两段所论述的共同论点(即第一个分论点),后
半句提出本段的论点(即第二个分论点)。接着先从正反两面讲道理,再摆事实进行论证。最后指出“墨守前人的旧说”的恶果,从反面论说了怀疑在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方面的意义。由此,层层拓展,进行论证。(四)总结、扩展本节课,我
们着重从文章整体入手,通过阅读、分析、体会,懂得了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的道理,特别是本文摆出中心论点后,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地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文中所说的治学要有怀疑精神,与遇事不动脑,一味倚赖别人,满天问的做法是有本质区别的。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在第4节这样阐述:“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
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可见,文中所说的怀疑,是建立在动脑筋思索的前提上的。是真正求知,做学问的表现。(五)布置作业1.整理本文结构提纲,加深理解,本文层层深入论证的特点。2.继续朗读课文,分析本文运
用的论证方法。《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刘雨晨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练习替换论据,学会运用这种论证方法写议论性的文章。(二)整体感知议论文提出的论点要为
人所信服、接受,必须选用翔实有力的论据来证明。事实论据越确凿、有代表性,理论论据越能经得起实践检验,就越有说服力。摆事实、讲道理,是绝大多数议论所采用的基本论证方法,本文也是这样。引证、例证、分析事理透彻详尽,有很强的说服力。(三)教学过程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本文论证论点,说明事理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试举例分析。明确:本文突出地采用了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引证:文章开头引用了古代著名的大学者程颐和张载的话作为论点,又作为论据,很有说服力。中间又引
了孟子的话“尽信书不如无书”,并作了阐释,这“也就是说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与该段的小论点十分切合,也十分精当。例证: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举了古书上“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
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确有必要。为了论证怀疑是建立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又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书善疑的事例。用这些确凿的事例作论据是很有说服力的。2.结合完成练习四,加深对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方法的理解。3.试着在文中运用引证和例证的地方,
选用别的论据来替换,看谁找得既多,又与文章论证的论点紧相吻合。4.以“我尝到了怀疑的甜头”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要求所举例子能证明观点。(四)论点和论据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论点能统率论据,论据能紧扣论点。我
们不仅要学会扣住论点选择有说服力的论据,还要能够从材料中准确地提炼出论点。完成下列扩展训练美国有家工厂的一台大型机器发生了故障,许多人都未能修好,老板请来一位专家。专家仔细检查后用粉笔在机器的某个地方画了一条横线,机器很快修好了,老板为此付给这位专家一万美元。有人不服气,这
位专家说:“画一条线,只值一美元;知道在哪儿画,值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1.从这则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用简明的文字表述出来。(不超过10个字)(提示:知识有价,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根据这则材料写一段
3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字。(五)布置作业仔细观察身边发生的一次纠纷,边听边辨析各自的观点及运用的论据,然后就此提出自己的某一观点,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写一篇以议为主,叙议结合的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