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4课《故乡》导学案8-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3)页,2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62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松山五中生本教育“三、五”高效教学模式《故乡》导学案课题《故乡》(第二课时)课型讲授备课时间10月30日主备人姜红艳辅备人初三语文组全体教师教研组长唐俊明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中“我”的人物形象。2、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篇末议论语句。3、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学习重点理
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篇末议论语句。学习过程复习巩固分析形象合作交流探究主题研究探讨深层理解文意一、检查预习作业:二、复习上节课内容:“我”是小说中又一个重要人物。小说中的“我”并不等于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
物。想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学生速读全文,结合人物分析,合作研讨小说主题。有关小说主题,也即作品表现的作者对“故乡”的情感态度,主要看法有:(1)“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
命和活力怎样被封建社会所扼杀。(2)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3)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我”渴望打破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渴望建立超越庸俗的物质关系的新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作品主旨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你是如何看待下列理解的,请阐
说自己的见解。学生朗读结尾的三段,小组内交流研讨:(1)“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讨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品味情感赏析景物描写课堂小结拓展提升(2)“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为什么“害怕”?(3)为什么说“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4)作者最后说:“希望是
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这篇小说实际上写了两个故乡:一是记忆中的故乡,一是现实目睹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色彩鲜明,是一幅“神奇的图画”,现实的故乡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
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的故乡的美丽画面,这又说明了什么?《故乡》是一篇凝重的小说。鲁迅将民族与个人命运发展之惑,图画般的展示在这长长的画卷之中。既有金黄色的幸福,又有苍黄色的悲凉;既有人性的朴实善良,又有生命活力的丧失。细腻笔法下的故乡故事,包孕着前行者的良苦用心,
深刻思考。希望如地上的路的感悟,启迪我们满怀信心地去追求、去拼搏。课文中的水生和宏儿以后会有怎样的命运?发挥想象,为他们写一个故事。学习小结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