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导学案14-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5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107.000 K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导学案14-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导学案14-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2)页,10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59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大桥中学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课题:水调歌头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2、通过朗读、合作、交流理解词作的内容。3、领会苏轼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习重点:2学习难点:3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个案修改及方法措施一、独学。1、了解作者及背景。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宋代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他们都是唐宋八大家之列。丙辰年即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苏轼在密州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2、朗读全词。结合文中注释,描述词作的画面。二、对学、群学:1、词的上下两阕(què)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2

、结合下列句子说说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挖掘主旨)“我欲乘风归去”独立学习,识记知识点。(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教学感悟:“何似在人间”“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学了本文后,你收获了吗?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来展示你的体会。(1)、展示词作的画面美。A、用“我认为画面中应该有(景物),我是从(句子)中感受到的”的格式描述画面的意境。B、或用一幅画来表现。(

2)、读出词作的节奏美。(要求用多种形式来读)(3)、感悟词作的思想美。根据下文的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文章。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台上,望着皎洁的月亮,心绪万千„„(4)、唱出词作的旋律美。三、小展示,大展示。四、整理学案,抽测达标:根据提示写句子。1、词中表达

词人豁达胸襟的句子是:2、词中表达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由此你联想到了王勃与友人送别时互相劝勉的句子:。充分交流,然后展示。第一组展示1,第二组展示2,第三至第六组展示3,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