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4-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PPT
  • 阅读 26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43 页
  • 大小 5.475 M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4-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4-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4-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4-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4-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4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4-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ppt,共(43)页,5.475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57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水调歌头苏轼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艺术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与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并称

“唐宋八大家”。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均为北宋著名书画家,fú写作背景: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

第,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学习目标:1、了解赏析诗词的三条基本途径。2、反复诵读,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3、感受词人月下情怀,学习他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赏析诗词三途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环境对话。与文本对话:感知内容,品味语言诵读诗词的要求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3、饱含感情,波澜起伏。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补充解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端起酒杯经不住,承担不了。胜,能承担,经得起。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弄:玩弄欣赏。何似:怎

比得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把酒:端起酒杯。宫阙:宫殿。归去:回到天上。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不胜:经不住。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何似:哪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不应:不该。

何事:为什么。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千里:相隔千里的人。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质疑一、读上片,回答问题。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词中哪一句

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我欲乘风归去”质疑二、读上片,回答问题。“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内心矛盾?质疑三、读下片,回答问题。夜已深了,失意和离愁,涌上

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无眠人是谁?为何无眠?是作者苏轼。质疑四、读下片,回答问题。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感情?本词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归纳小结:上阕:望月(写景

)下阕:怀人(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中考演练,理解填空。1、词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2、隐含了作者弃绝人间,另觅家园的心曲:。3、暗示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

楼玉宇高处不胜寒6、表明夜深而离情正浓:,,。5、顾影而舞,不如身在人间句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4、表现地位、业绩超出常人时寂寞孤独的心声:。高处不胜寒7、因思念亲人而夜不成寐:,,。8、下片中含有人生哲理句:,,

。9、此事古难全“此事”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10、道尽千载离人心愿,在美好想象中得到人生慰藉的语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2、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蜕变而来的句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1、诗中化用李白<

<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作

者对话:展开想象,领会情感。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浣溪纱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已学过的篇目:1《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

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中秋佳节

,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站在东坡大师面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中秋节是中国人的团圆节,与亲人多年不见,思念之情、思念之苦可想而知。你能从失意、孤独中走出,积极乐观,心胸开阔,你是好样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衷心地祝愿你和你弟弟能早日团圆!与环境对话:拓宽视

野,加深体验。联想一下,课文以外,还有哪些咏月抒怀的古诗文名句,你能对它们进行简要的评析吗?月你能举出哪些有关“月”的诗词?李白《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思乡怀人孤寂陶渊明《归园田居》:晨

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安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远在天涯的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这句和课文中哪两句异曲同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沧海的壮美,表现了曹操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写得气势宏大,气魄雄伟。“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以月下登楼所见表达了词人亡国的忧愁和对故国的思念。让我们从古人笔下的优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来。当

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与苦闷时,你是怎样面对的,或你将怎样面对?1、与文本对话:感知内容,品味语言。2、与作者对话:展开想象,领会情感。3、与环境对话:拓宽视野,加深体验。赏析方法:作业布置一、背诵并默写这首词。二、积累更多苏轼的诗词。三、以《我心中的苏轼》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