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导学案7-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46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1 页
  • 大小 74.000 K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导学案7-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进行离线阅读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00 元
【这是免费文档,可以免费下载】
/ 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导学案7-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1)页,7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5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行路难>其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全诗。2、理解修辞、用典、警句在诗歌中的表达作用。3、感悟诗人在逆境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习重点】在了解创作背景的前提下理解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学习难点】掌握本诗中运用的典故及作用。【课前拓展

】释题:《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很多诗人均用过此题,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行路难》三首。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称颂的千古名篇。背景知识:天宝元年(772),李白奉

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皇帝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行路难》即作于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用典:典故,就是

典章和故实。用典,就是使用典故。用特指的古事和古语以表达较多的今义,就是引古说今。警句:就是语言精练、寓意深刻的句子。能给人启发和教益。【学习过程】活动一:朗读,与诗人相遇1、你们学过不少李白的诗歌,回忆并诵读一下吧!2、记忆中的李白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用“我从‘________’(诗句)中,读出______的李白”的句式来回答。(例如:“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读出孤单寂寞的李白”)3、大声朗读《<行路难>其一》这首诗,也许你会认识不同的李白!4、方法点拨:借助

注释读通;四三节奏;读出顿挫;读出情感。活动二:译读,和诗人同行1、要求:一要把古诗译成现代诗,以诗译诗,不要译成文;二注意力求押韵,诗歌讲究押韵;三用解释扩展调换的方法翻译(就是把有些字解释一下,把有些字扩展一下)。2、方法点拨:借助注释

,同桌合作或小组合作。3、主问题:a开篇描写了怎样的场景?b.欢乐的宴饮中诗人为什么忽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活动三:吟读,懂诗人情感1、什么是吟读?(吟就是一种拉长了声调有节奏的诵读。吟读是情感的自

然流露,吟读时你就成了诗人,沉浸其中,如醉如痴。)2、吟读技巧:停顿和拖音。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其中“/”表示停顿,“﹏﹏”表示拖音。3、请再用“我从‘________’(诗句

)中,读出______的李白”的句式来回答。【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行路难>其一》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8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