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习题10-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39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13.000 K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习题10-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习题10-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2)页,1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54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

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主题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作者在困苦失意中不意志消

沉,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泰然处之。全诗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赏析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颔联发出感慨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

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表明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

添精神,迎上春光。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被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尾联点明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题库(1)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

怅惘的心情。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答]C(2)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通过引用典故

来表现岁月流逝,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3)诗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