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29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76.500 K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3)页,76.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48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2、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3、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1.特别的记忆——为什么这些景象留下了特别的记忆?2

.还有更美的图片呢?看图片,根据诗句的提示,说说这是哪里?3.看一看雪后的西湖。事实上,早在崇祯五年十二月,一个叫张岱的文人就曾用他独特的心态为我们记录下了这番奇丽的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湖心亭看雪》。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三、介绍湖心亭及作者1、湖心

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一片,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2、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

,别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寓居杭州。他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子弟。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他喜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有很深的修养,主要著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风格流丽清新,写家破

人亡之痛,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明亡之后孤寂、伤感的情绪。四、整体把握课文1、字词障碍一扫清(1)听朗读。(2)课文听完了,我们看看以下几个词,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写(扫清字词障碍)岱(dài)崇(chóng)祯(zhēn)更(ɡēnɡ)定更(gèng)有此人毳(cuì)衣雾凇(sōng)沆(

hàng)砀(dàng)长堤(dī)一芥(jiè)铺毡(zhān)(3)个别学生读课文,老师指导。(纠正字音,停顿,语气,同时熟悉课文)(4)齐读课文2、齐心合力疏文意。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画出重难点字词,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对课文的字句还有不解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小组合作,

先学后教。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3、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知识存储)(1)一字多义:①余挐一小舟:数量词,一;上下一白:全白。②是日更定:是,这;是金陵人:是,判断动词。③是日更定: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焉得更有此

人:更,还。(2)词类活用:大雪三日名词用作动词,下大雪客此:客,客居,名词作动词。4、请一位同学用现代汉语讲述本文主要内容。(10分钟)(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咱们大概了解了)三、“赏奇景”,学习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1.听读完课文后

,看照片,哪一张更贴近课文中描绘的画面呢?2.(估计多数同学会选择D)结合照片,引导同学们找出文中写雪景的句子。共有三句:(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湖

中人两三粒而已。3.翻译上述三句文言文。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5.再读描写雪景的句子,说说课文有没有运用大量的形容词或修辞手法加以描绘?引导分析:“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体会语言的“简练朴

素、不事雕琢”的特点。6.学习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1)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它是指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描写方法。(2)例析:白描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仅用“攀”、“缩”、“微倾”这三个极凝练的动词逼真形

象地写出父亲攀爬月台时的努力,真实地再现父亲的背影,我们的眼前似乎就出现了那令人终生难忘的感人背影。没有一处过多的形容、修饰、陪衬之类的语言。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对九个景物进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它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就很自然地从心底弥漫开来。仅28字就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这就是

白描。(4)小结: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简练朴素的文字,不加渲染,只用点线组合,高度抽象,构成一幅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四、“议痴人”,品读作者的情感。如此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1、

提问: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字概括呢?(“痴”)2、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1)“是日更定”——说明时间之晚。应该是快到夜里了。(2)“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说明

这是冬季最冷的时候,而且大雪连下了三日,天就更冷了,西湖上什么声音都消失了,一片寂静,没什么好看的,按理说,应是躲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的“痴”。(3)“独往湖心亭看雪”——说明张岱是独自一人挑在这么冷的天,这么冷又是晚上去湖心亭看雪

的,可见他的“痴”,表现他不畏严寒的雅兴和超凡脱俗的情趣。追问: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说是“独往”呢?(去湖心亭赏雪只他一个人,舟子只是送他去,并不上湖心亭)——他为什么不拉舟子一块看呢?这样也好有个伴,不会独自一人。

---他认为舟子看不懂,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看雪的心情,从文章最后一句中就可知道舟子的观念。这个“独”字反映出他怎样的个性特点?---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3、寻找“痴似相公者”。作者是怎么介绍这两个人的?一起找出来。老师发现一处很奇怪的地方,作者写“问其姓氏”,

可后面却是“是金陵人,客此”,这答非所问呀,作者写错了,真是不高明。你怎么看待这个句子?表面上看是答非所问;可实际上这恰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容,“客此”,说明这两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样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有同样的情趣,

有同样的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必记名字。五、配乐朗读请同学们看着美图,配上音乐,再次一起朗读,在悠扬的古乐中感受这个梦寻西湖的张岱。六、结束语这篇小品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偶写人物,亦口吻如生。淡淡写来,情致深长,洋溢着浓郁的诗意

,而全文仅一百多字,笔墨精炼含蓄令人惊叹!在课外试着用白描手法写一种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板书设计】湖心亭看雪一痕白描一芥一点痴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8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