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醉翁亭记》习题9-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61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168.000 K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1课《醉翁亭记》习题9-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1课《醉翁亭记》习题9-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1课《醉翁亭记》习题9-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1课《醉翁亭记》习题9-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1课《醉翁亭记》习题9-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1课《醉翁亭记》习题9-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19)页,16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4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醉翁亭记》中考阅读理解试题精选题(一)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完成1-4题。(12分)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

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

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2分)A.环滁/皆山也B.而乐/亦无穷也C.负者/歌于途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晦:(3)行者休于树于:(4)临溪而渔渔:3.用现代汉浯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文:(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文:4.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

么?(2分)答案:9.(2分)D10.(4分)(1)命名(2)暗(3)在(4)捕鱼11.(4分)(1)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2分,准确译出“意”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

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2分,准确译出“乐其乐”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12.(2分)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各1分。)(二)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第5—8题。(6分)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

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

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

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分)A.

临.溪而渔身临.其境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一筹.莫展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分)(1)云归而岩穴暝暝:(2)佳木秀而繁阴秀: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朝而往,暮

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翻译:8.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第②段的段意。(2分)答案:5.B;1分6.①暝:昏暗;②秀:繁荣滋长。(共1分,每空0.5分)7.译文:早晨到这里游玩,傍晚回去,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乐趣是无穷尽的啊。(2分)8.滁人游,太守宴,众

宾欢,太守醉。(2分)(三)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

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9、解释下列

句中加点的词。(4分)(1)名.之者谁()(2)野芳.发而幽香()(3)朝而往,暮.而归()(4)弈.者胜()10、下列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作亭者谁(的人)B、山间之四时也(的)C、行者休于树(从)D、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11、用现代

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文:1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3分)答案:9、(1)取名(命名、题名、起名)(2)香花(花)(3)傍晚(黄昏、晚上)(4)下棋10、C11、欣赏山水的乐

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12、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四)阅读(10分)(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

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3)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环滁皆山也。……欧阳修也。1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苍然白发()(2)醉翁之意()(3)树林阴翳()(4)述以文者()14.将下面句子翻

译成现代汉语。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译文:15.第(3)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16.《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醉翁亭记》洋溢着的和谐之音。《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桃花源记》飘逸着的理想之风。17.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

格特点。答:13、(1)脸色苍老(2)的(3)遮盖(4)用14.沿山路行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山之间奔泻而下的,就是酿泉。15.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16.与民同乐宁静祥和(符合要求即可)17.悠然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符合要求即可)(五)阅读下面两段

文字,完成18~20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yǐ)。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1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于

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C.山间之朝暮也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D.而乐亦无穷也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1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野芳发而幽香。译文:20.[甲][乙]两段文字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

摘抄下来。(2分)[甲]:[乙]:21.比较[甲][乙]两段文字所写景物的不同点,完成下表。(3分)甲登楼所见水景写景突出阔大壮观乙登山所见朝暮之景,四时之景答案:18.D19.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答案要点:芳发、幽香)20.[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或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乙]而乐亦无穷也(或“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1.朝暮之景山景写景突出秀美多变2013中考题精选(六)【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一)文言文阅读回答10—14题。(11分)【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

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⑴翳()⑵念()11.翻译下面语句。(2分)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2.【甲】段写太守日暮醉归,这一段有描写、叙事、更融入了和两种表达方式,表现出全文主旨。(2分)13.【乙】文中画

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1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在被贬期间所写,请比较其在思想感情上异同。(3分)【答案】10.⑴翳:遮盖⑵念:考虑、想到11.⑴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⑵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12.抒情议论13.示

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庭中月下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出作者陶醉于这种清幽宁静的月夜之中。14.示例:相同:面对贬谪不沉沦,在

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表现出旷达情怀。不同:苏轼情感复杂,既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又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欧阳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七)【湖南省长沙市】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

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

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

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⑴名.之者

谁?太守自谓也()⑵四时之景不同()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⑵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12.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2分)【答案】10.⑴命名、取名⑵助词;译为“的”11.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罢了。⑵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12.相同点

: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系于民,关注民生,为民造福,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

国梦。(八)【湖南省邵阳市】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8~14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入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

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终南别业》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

一项是()A.杂然..而前陈者(杂然:杂乱的样子)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为乐)C.胜事空.自知(空:没有)D.偶然值.林叟(值:遇到)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负/者歌/于

途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C.颓/然乎/其间者D.晚/家南山/陲10.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见渔人,乃大惊。C.孔子云:“何陋之有?”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1.

对诗文内容或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醉”“乐”二字贯穿全文;乙诗“偶然”二字承启上下,二者都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情趣。B.甲文太守之乐,乐在与民同乐,“醉能同其乐”一句点明主旨;乙诗诗人之乐,乐在自得其乐,“谈笑无还期”一句点明中心。C.甲文第二段具体描绘了山林夕照的全景;乙诗没

有具体景物的描绘。D.甲文除写“乐”外,又暗合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贬谪的苦闷情怀;乙诗则是诗人豁达胸襟的表达。12.下列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第一段通过四个场面的具体描写,描绘了滁州人民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从侧面烘托出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B.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一句,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山林的幽静。C.“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活脱脱地刻画出一个萎靡不振的醉汉形象。D.乙诗结尾两句,引入偶遇之人,带有鲜明的生活气息。13.将甲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⑵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14.试展开想象,体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穷”、“起”的表达效果。(2分)【答案】8.C9.B10.A11.B12.C13.⑴老老小小的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⑵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14.“

穷”指尽头;“起”,升起的意思。一“穷”一“起”,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之景的变幻。(八)【吉林省】二(一)(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

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0、本文作者欧阳修是(朝代)文学家。(1分)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⑴蔚然而深秀者()⑵名之者谁()12.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2分)13.作

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2分)14.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3分)【答案】10.北宋、宋代、宋朝任选其一即可。11.⑴草木茂盛的样子或茂盛的样子。⑵命名或取名。12.围绕“时间顺序”或“早晚、四季的变化”回答即可。13.围绕“滁州百姓爱戴太守,愿意跟随太守出游;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回

答即可。14.围绕“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回答即可。(九)【辽宁省大连市】二(一)(7分)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醉翁亭记》)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⑴其西南诸峰()⑵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⑶名之者谁()8.用现代

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9.从选文看,醉翁“醉”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答案】7.(3分)⑴各个(众)⑵靠近⑶命名(给„„起名)8.(2分)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补充动词1分,“得”

“寓”翻译正确1分)9.(2分)一是饮酒,二是欣赏山水。(十)【辽宁省丹东市】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9—21题。(共10分)【甲】⑴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

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⑵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

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乐矣!”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

焉。【注释】①共:共同(享受)。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⑴杂然而前陈者()⑵宴酣之乐()⑶有风飒然而至者()⑷庶人安得共之()20.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4分)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⑵玉之言,盖有讽焉。21.乙选文中楚

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选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2分)【答案】19.⑴摆放⑵尽兴地喝酒⑶到(来)⑷怎么(每个1分,共4分)20.⑴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表达这种快乐的

),是太守。(2分)⑵宋玉这话,是含有讽刺意味的。(2分)21.甲选文的“与民同乐”是指欧阳修(太守)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而乙选文中的“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自己心里想象的“与民同乐”,百姓并未同享,不是

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2分)(十一)【新疆乌鲁木齐市】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l0~12题。(14分)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

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4分)A.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往来而不绝者天柱折,地维绝D.醒能述以文者皆以美于徐公11.请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

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⑴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12.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这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10.C11.(6分)⑴它(滁州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

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4分)⑵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2分)12.(4分)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这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十二)对比阅读(甲)环

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

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林泉高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名之者谁2.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2分)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C.山以

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D.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译:4.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

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2分)(1)(2)5.(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3分)答案:(1)像鸟的翅膀(2)命名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2.答案:C评分:选对得2分。3.

答案:(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所以山有水就有活力,有草木就有生机,有烟云就秀丽妩媚。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4.答案示例:山清水秀山穷水尽千山万水山重水复评分:写出1个得1分,共2分。5.答案示例一:会,因为琅琊山上有山峰,有酿

泉,有醉翁亭,有林木,这符合画家郭熙对山水的审美标准。示例二:会,画家郭熙认为,有山水、草木、云烟、亭榭等景物的相互衬托,画面才美,而琅琊山正符合他的审美要求。评分:判断正确得1分,理由充分得2分,共3分。(二)【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

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

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

,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掇:(duō)拾取,采取。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佳木秀而繁阴()(2)遂书以名其亭焉()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3.翻译下列句子。(4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乃

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4.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2分)5.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6.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7

.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答案(二)1.(1)繁衍滋长(2)命名2.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3.(1)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2)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

泉水声。4.与民共乐(本题2分,如答成“与民同乐”得1分)5.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6.与民共乐或与民同乐”7.同: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乙文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写秋冬。异:甲

文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多用而字,有回环咏叹的意味。乙文用散句描写。2006(安徽非课改)【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欧阳修《醉翁亭记》第③节3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1)悉如外人悉:(2)无论魏晋无论:(3)临溪而渔渔:37.翻译下面句子。(4分)(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38.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

成语。(4分)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39.【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36.(3分)(1)“全”或“都”(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3)钓鱼(每小题1分)37.(4分)(1)村中的人听

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每小题2分)38.(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各2分)39.(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

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2004、靖西县[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未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

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每题2分,共10分)40、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十日

,扁鹊夏见C、不以.物喜以.天下之所顺D.宴酣之.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41、[甲]文中的“进”是指“”,“退”是指。4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43、《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

着眼于“”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44、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答:答案40.D41、

居庙堂之高处江之远42、见翻译书43、忧醉与乐44、先天••••••后天••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