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醉翁亭记》习题6-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44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25.500 K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1课《醉翁亭记》习题6-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1课《醉翁亭记》习题6-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2)页,2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4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醉翁亭记》测试题姓名:一、本文出自《》作者__________是(代)家、家。字__________,自号__________,又号__________,著有《》。二、课文中写到朝暮之景和一年四季的景色

依次是:(用原文回答)1、朝暮之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环滁()林壑

()蔚然()酒洌()提携()翼然()辄醉()酿泉()野蔌()觥筹()四、选出下面对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文章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然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B.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是为了

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C.文章第2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D.文中的对偶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五、解释加点的词。环.滁皆山也()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有亭翼然..于泉上

者()饮少辄.醉()名.之者谁()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之意.不在酒()日出而林霏开..()()伛偻..提携..()()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山间之朝.暮也()泉香而酒冽.()杂然而前陈.者()觥筹..交错()()颓然..

乎其间者()苍颜.白发()往来而不绝.者()弈.者胜()树林阴翳.()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醒能述.以文者()太守谓.谁()六、翻译句子。1、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3、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4、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7、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8、苍顔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

文者,太守也。七、回答问题。1课文以字贯穿全文。2点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3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哪三个方面,其中最高境界的乐是哪一种乐?4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的含义。5《醉翁亭记》中极力渲染“乐”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8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