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醉翁亭记》导学案10-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40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1 页
  • 大小 14.500 K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1课《醉翁亭记》导学案10-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进行离线阅读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00 元
【这是免费文档,可以免费下载】
/ 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1课《醉翁亭记》导学案10-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1)页,1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43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醉翁亭记》导学案目的要求:1、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2、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3、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4、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学习《醉翁亭记》,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这篇美文!板书课题、作者。(醉翁亭记,欧阳修

)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明确: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出示问题:太守为什么而醉?二、展示目标:(学生齐读)三、自主学习:1、学生自学方式:小组合作要求:大声诵读,读懂大意,参考课文下面注释

及语境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记录疑难。四、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一)依据自己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概括。1.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2)

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指名学生回答。2.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1)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太守见到

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四人小组讨论。(3)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学生讨论。3.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齐读第四段。找出文中一议论语句,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含义。五、

达标训练:1.解释加点的词语(1)翼然临.于泉上:(2)野芳.花而幽香:(3)杂然而前陈.者:(4)苍颜..白发:(5)树林阴翳.:(6)太守谓.谁:(7)负.者歌于途:(8)林壑.尤美:(9)醉翁之意.不在酒:2、翻译下面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填空: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揭示全文

主旨的句子是。5、作者之“乐”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中作者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他的“”思想,和范仲淹的“,”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教(学)后感: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