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1课《醉翁亭记》导学案7-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4)页,20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43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达川区管村片区语文导学案八年级语文学科下册第六单元28课备课人是否审核()课题《醉翁亭记》课时课型新授课过程学案导学一目标展示1.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要字、词、句的含义。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会翻译句子。(
重点)3.抓住“文眼”,认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及“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难点)二自主学习一.了解作者:欧阳修,著名的家,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号、。二\、朗读指导:A.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
滁皆山也。琅琊也。(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B、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
。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旬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三.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滁州地僻事简,又值年岁丰稔,作者为政以宽,遂放情山水之间,本文为次年所作。文中描写滁州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时景色,以及作者和滁人的游乐,表现出他“乐民之乐”的胸怀,充满了士大夫悠闲自适的情调,并从侧面显示了作者自己治理滁州的政绩,时年40岁。醉翁
亭在今滁县西南七里,位于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被贬后的欧阳修心情郁闷,经常去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四、给下列加点字注
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林hè()水声chán()chán()zhé()醉伛.()偻.()觥.()筹.()岩穴暝.()野蔌.()阴yÌ()林fēi()五、重点字词理解:1.环滁皆山也环:。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深秀:。3.山行六七里山:。4、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于:。5.
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临:。6.名之者谁。名:。7.饮少辄醉。辄:。8.醉翁之意不在酒。1、作者介绍欧阳修,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死后谥号为“文忠”
,吉州吉水(今江西永丰)人。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欧阳修称得上是位饱学之土。他一生对我国的文
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3、4略5、字词解释1.环滁皆山也环:环绕。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深秀:幽深秀丽。3.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4、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于:从。5.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6.名之者谁。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7.饮少辄醉。辄:就。8.意:。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寓:。10、林霏开开:。11.云归而岩穴暝归:。暝:。12.野芳发而幽香芳
:。发:。13、佳木秀而繁阴。秀:。14.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于:。15.杂然而前陈者陈:。16.宴酣之乐。酣:。17.弈者胜。弈:。18.颓然乎其间者颓然:。19.树林阴翳。翳:。20.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意动用法,。21.太守谓谁。谓:。22、而:①
表并列②表承接③表递进④表转折⑤表修饰⑥连词,无意(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而年又最高:(3)溪深而鱼肥:(4)杂然而前陈者:(5)而不知人之乐:(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7)朝而往,暮而归:(8)日出而林霏开:六、翻译句
子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翻译:。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翻译:。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翻译:。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翻译: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翻
译: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翻译:7)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翻译: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翻译:。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10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翻译:醉翁之意意:情趣。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领会。寓:寄托。10、林霏开开:散开。11.云归而岩穴暝归:聚集、聚拢。暝:昏暗。12.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发:开放。13、佳木秀而繁阴。秀:茂盛、繁茂。14.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背着东西的人。于:在。15.
杂然而前陈者陈:摆开,摆放。16.宴酣之乐。酣:尽兴的喝酒。17.弈者胜。弈:下棋。18.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原指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19.树林阴翳。翳:遮盖。20.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意动用法,以„„为乐。21.太守谓谁。谓:是。22、
而:①表并列②表承接③表递进④表转折⑤表修饰⑥连词,无意(1)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表承接(2)而年又最高:表递进(3)溪深而鱼肥:连词,表并列(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5)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并列
(7)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8)日出而林霏开:连词,表承接6、略三合作探究1.全文的主旨是:。“乐”字贯穿全文。2.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3、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4、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写春景的句子是:;写夏景的句子5、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写是:;写秋景的句子
是:。写冬景的句子是:。6、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共写了四个场面:1、,2、,3、,4、。7、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8、“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已经成了成语,多用来指本意不在
此,而在别的方面。9、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10、《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
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6、第三段写游琅琊
山的情形,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四展示点评1.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gōng)筹交错】2.特殊句式①判断句:各段都有,翻译标志“„„是„„”②倒装句:醒能述以文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3.
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①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l)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乌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
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②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五当堂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
环滁.()琅玡..()()林壑.()辄.醉()穴暝.()酒洌.()伛偻..()()山肴.()野蔌.()觥.筹()阴翳.()弈.者()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翼然..临于泉上者(3)醉翁之
意.不在酒(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云归.而岩穴暝.(6)宴酣.之乐(7)饮少辄.醉(8)树林阴翳.(9)觥.筹交错(10)日出而林霏.开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山水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C.颓然乎.其间者叫嚣乎.东西
D.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4.默写1.chúlángyáhèzhémínglièyǔlǚyáosùgōngyìyì2、(1)茂盛的样子(2)像鸟张开翅膀那样(3)情趣(4)寄托(5)聚拢幽暗,昏暗(6)尽兴地喝酒(7)就(8)遮盖(9)酒杯(10)雾气3.C4.(1)醉能同其乐(2)树林
阴翳,鸣声上下(3)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4)醉翁之意不在酒,(1)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2)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3)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4)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是:(5)以“乐”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句子是:(6)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5.本文选自《
》,作者,(朝代)文学家,,字永叔,号,晚年号,江西吉水人。唐宋八大家之一。6.《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的图画。在乎山水之间也(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5.《文忠集》欧
阳修北宋史学家醉翁六一居士6.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与民同乐六课后延伸封建社会,很多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对社会现实,或愤世嫉俗,退隐江湖,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进退皆忧,以天下为己任。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屡遭嫉恨,被贬官滁州。《醉翁亭记》就是他任
滁州太守时写的。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岳阳楼记》则表现范仲淹的人生追求。他忧时伤世,脱俗超凡,倡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天下所忧,乐天下所乐。(1)对以上几种人生态度你有何评价?你更欣赏哪种人生态度?(2)欧阳修、范仲淹的生活态度对
我们有什么启发?[来^源:中国%教育出~课后反思-----------------------老师上课后的反思,备课时不填写,留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