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岳阳楼记》教学设计8-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34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62.500 K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0课《岳阳楼记》教学设计8-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0课《岳阳楼记》教学设计8-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0课《岳阳楼记》教学设计8-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0课《岳阳楼记》教学设计8-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6)页,62.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39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岳阳楼记》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全文。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5、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1、学

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掌握生字词。3、译背第一段。教学设计:一、导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

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课件展示图片和诗句。)介绍作者及背景。(见课件)复习“记

”(见课件)二、读(读准课文):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节奏、情感。2、正音。(课件展示)谪守()滕子京()予观夫()衔远山()浩浩汤汤()朝晖夕阴()潇湘()迁客骚人()霪雨()霏霏()怒号()樯倾楫催(

)山岳潜形()薄暮冥冥()波澜不惊()沙鸥翔集()岸芷汀兰()皓月千里()静影沉璧()宠辱偕忘()嗟夫()3、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课件展示)⑴衔远山,吞长江。⑵前人之述备矣。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⑸先天下之忧而忧

⑹后天下之乐而乐4、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全文节奏见课件。)(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4、不指名轮流读课文;5、齐读课文。三、议(疏通第一段文意)1、请学生自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见课件);2、质疑,合作交流;3、反馈六、讲

七、练1、背第一段;2、油印练习1——2题。第二、三课时教学内容:讲读背第2、3、4、5、6段。教学设计:一、读。齐读课文1——4段。二、议、讲(一)学习第二段1、齐读第一段;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二)学习第三、四段1、男生齐读第三段2、学生试译课文,并质疑3、共同解答

疑难,点出重点4、请学生翻译第3段,教师加以指正。5、用上述方法学习第四段与第五段。第四课时教学内容:1、讲读第五段。2、研讨全文结构、写作特色、主旨。3、归纳文言知识点。教学设计:一、读课文第五段。二、议、讲(一)出示思考题:学生先行完成,小组讨论整理

答案(二)小组展示答案,教师加以引导指正1、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

与一般的“迁客”不同。2、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

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3、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4、课文三、四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一、阴雨凄凉二、明媚晴朗5、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

“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6、第五

段中“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8、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

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劝箴之意。9、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

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三)、研讨全文:1、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第二部分(2~4段

):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全文的主体)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第三部分(5段

):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第四部分(6段):点明作“记”的时间。(这是全文的核心。)2、写作特色:①繁简得宜,层层蓄势。②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③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3、文章

主旨: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

意。四、总结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

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弓!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第五课时完成练习,并对不解之处加以指导1、学生完成二

十五分钟2、教师讲解并随堂记忆二十分钟教学后记:文言文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如果只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还是能做到,可是课堂教学太过枯燥,学生学习不感兴趣,就必须花费大量课外时间来进行复习。这次在课堂上尝试了各种形式,如老师先将重点字词指出,再由学

生分小组完成段落翻译任务,而小组完成任务时也采用了多种形式,如组长主讲,或两人对讲,或自己独讲等,后来又用郭老师的方法,先由小组合作确定重点字词语句,然后质疑,最后教师指正,不过这种方法,学生主动学习还不够,大多数的小组都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总之文言文的翻译如何让课堂精彩而又落到实处让人很头疼。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