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0课《岳阳楼记》教学设计7-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5)页,2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39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我解读】《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写景抒情美文。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融合在一起,叙事言情都入化境。以“记
”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在教学这篇美文时,要以“读”为教学的线索,以“品”为课堂的核心,
引领学生在朗读中品味,在体悟中反思。通过四读,感受岳阳楼的“大美”;通过三品,体悟范仲淹的大爱。《岳阳楼记》中的景、情、人恰好可以用三个“三”来提领。一、“登楼观景”,赏三幅美景岳阳楼为岳阳城西门城楼,它屹立洞庭湖畔,枕
巴山,瞰洞庭,一派虎踞龙盘之势。它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遣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城楼,取名岳阳楼。文人墨客长来此登楼观景。庆历四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请好友范仲淹写文章记述
这件事。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登楼观景”,找寻三幅美景:“巴陵胜景图”、“淫雨霏霏图、“春和景明图”,进行品读与描绘。二、“赏景悟情”,悟三种情感文本是一篇优美写景抒情散文,情随景生,情景交融,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第一段
对“巴陵胜景”的描写,是为了过渡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物而喜、因己而悲。然后对这两种情感进行否定,引出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并再次基础上抒发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三、“心灵
对话”,品三类古人“情随景生”的背后其实是“情由人生”。在本文三种情感后,站着的三类古人:“因物而喜”、“因己而悲”的迁客骚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的范仲淹。前两类
人物,学生比较容易品析,但第三类人物——范仲淹,却是品析的难点。在此,需要教师介绍作者仕途背景和写此文的目的,加深学生的理解,真正理解范仲淹超越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通过心灵对话,品析三类古人,向范仲淹学习,做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刻心怀国家、关心他人的贤德之人。【我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重点文言词、句的意思,重点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字。2.通过多
种形式的朗读,品味本文对仗工整、音律协和的语言。3.巧借三品,学习领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的词语,学习本文语言的特点和景物描写的手法,领会文章主旨。教学难点:理解和学习作者“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介绍岳阳楼知识,展示有关岳阳楼对联、诗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二、初读,读准字音节奏(一)倾听,注意字音停顿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倾听。提醒学生注意的读音:霏、樯、谪守、淫雨、浩浩汤
汤、怒号、偕忘(二)指导,读准文章节奏朗读指导:读好虚字领起句。如:乃/重修岳阳楼、其/喜洋洋者矣、在/洞庭一湖读好一般四字短语。如:政通/人和、浩浩/汤汤、樯倾/楫摧读好特殊四字短语,如:增/其旧制、登/斯楼也、吾/谁与归(三)齐读,读出文章气势三、译读,读通字义句义(一)自读
,读懂字词交流后展示:1、通假字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叮嘱2、词类活用字:百废具兴:“废”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贤”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作郡的长官先天下之
忧而忧:“先”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天下之乐而乐:“后”名词作状语,在„„之后忧谗畏讥:“谗”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3、一词多义字:观: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和:政通人和春和景明极:南极潇湘此乐何极一:洞庭一湖一碧万顷以:不以物喜属予作文以记之或:而或长烟一
空或异二者之为(二)合作,疏通句义1、再读课文,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翻译句子。2、展示并解决难理解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全班交流。)3、疏通句义、段义后,再读课文,要读出气势。四、悟读,品味景物情感(一
)赏三幅美景提问:文章那几段是写景的?请大家找出来读一读,结合文中的话词语描述一下这些景色。(要求学生大胆的对景色进行品读与描绘。)明确:2、3、4是写景的段落。示例:第二自然段是一幅“巴陵胜状图”。这是一幅“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洞庭全景图。第三自
然段描写的是一幅“淫雨霏霏图”。这是一幅“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商旅不行,樯倾楫摧”的阴雨凄景图。第四段描写了一幅“春和景明图”。这是一幅“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和煦春日图。(二)悟三种情感1、提问: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写景的目的
就是为了抒情,透过三幅美景,抒发了哪三种不同的情感?请大家找一找,读一读。2、能否概括出你找到的三种情感?小组合作讨论,指名学生回答。明确:第三自然段抒发“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的悲伤之情
。第四自然段抒发“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的喜悦之情。第五自然段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三)品三类人物1、“情由景生”、“情由人生”,在这三种感情之后站着的其实是不同的三类人,你能否说一说?明
确:第一种是“以物而喜、以己而悲”的迁客骚人。第二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第三种是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的范仲淹。2、在这三类人中,你喜欢哪一类?为什么?3、范仲淹为何会具有“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我们应从他身上学到什么?(介绍范仲淹的仕途背景和写此文的目的)明确: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困,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史》记载: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以天下
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堪其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勤爱民,有政声,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是一名被贬谪的官员,虽是
“迁客骚人”,但与一般的“迁客骚人”不同,他具有古仁人之心,不以一己得失和外部环境的好坏而或喜或悲。他心里装着天下、百姓和君王,忧国忧民。另外,他写此文,是为了委婉规劝好友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试图以自己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五、背读
,再现气势之美一次洞庭之旅,让我们感受了南国那碧波万顷的阴晴明暗,聆听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拳拳心语,解密了忧乐天下的圣者襟怀。让我们深情的背诵全文,永记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