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6课《敬业与乐业》PPT课件4-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ppt,共(24)页,422.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2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梁启超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见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也是一位著名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
1000余万字。《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的
,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有优良的传统和校风。写作背景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的常识复习旁骛佝偻承蜩亵
渎骈进强聒(qiǎngguō)(tiáo)(pián)(goulóu)(xiè)(wù)掌握生字词提出中心论点(1)敬业与乐业论证中心论点(2-8)总结全文(9)无业的害处和有业的必要(2-5)对现有职业应取何种态度(6-8)要敬业的原因和怎样敬业要乐业的原因和怎样乐业铺垫有业敬业乐业梳理文
章结构论证思路文章为了有条理地论述,也为了引起听众的注意,使用了不少的设问句,请你找出来,并找到问题的答案。1.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2.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3.怎样才能把劳作做圆满呢?(忠
实„„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第一:身体力行得快乐第二:刻苦奋斗有快乐第三:竞争取胜找快乐第四:远离无聊就快乐4.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四点原因)课文内容研读1.为什么作者先在文首交代论题的来源?有必要吗?
在文首进行说明,可避免听者把论题和古籍中的语句原意混淆,又显示了演讲的趣味性。同时提出论题来由,也便于揭示全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演讲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2.讲演的目的是“敬业与乐业”,为什么梁启超在论证论点之前先说“有业”的问题?他是怎样介绍“有业”的必要的?“有
业”是“敬业”“乐业”的前提基础,对“待业”的态度,决定能否“敬业”“乐业”。先引用孔子的话,再用事例证明,然后用自己的话从反面论证了“有业”的必要。3.如何理解文中的“业”?对“业”的理解,不应局限于职业成人的工作,可以指学生的学习,课外活动等,可以指自己的兴趣爱好
,学术研究,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4.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5.文中
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点拨: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的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6.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
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各抒己见梁启超提倡“敬
业与乐业”可谓用心良苦。在当时以官本位思想为传统文化的特定时代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但对梁启超的观点你是否完全赞同?其一:作者认为任何职业都不分尊卑,事实上,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职业分工确有“尊卑”之别,任劳任怨的敬业未必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与获得尊重,这时让职业卑贱者
“敬业乐业”不仅不可能,而且有维护等级秩序之嫌。其二:作者认为人必须为劳动而生活,事实上人类和个体的生活中“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比例还在不断提高。这种异化的劳动具有人类解放的意
义,同样是不容忽视的·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感情充沛,例证动人。·语言准确,形象生动,尽量口语化。演讲的要求探讨文章的语言特色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举例说明。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
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归纳本
文在写作上的特点1.结构条理清晰。课文开头提出论点,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必要性,末尾总结全篇,提出希望。2.论证方法的多样性。道理论证使演讲富有说服力。举例论证使演讲词具体生动,吸引听众。3.语言浅
显通俗。练习巩固1.《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__________,它是近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领袖之一,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别号__________,广东新会人。其著作编为《______________》。2.《老子》中的“
安其居,乐其业”的本意是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1、梁启超;思想家;学者;维新运动;卓如;任公;饮冰室主人;《饮冰室合集》。2、使人民安居乐业;安居乐业;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3.
补全下列语句(1)安其居,__________。(《老子》)(2)虽__________,__________,而惟吾蜩翼之知。(《庄子》)(3)____________________,乃凝于神。(《庄子》)(4)__________
__________,不愿乎其外。(《中庸》)(1)乐其业;(2)天地之大,万物之多;(3)用志不分;(4)素其位而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