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doc,共(3)页,3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人教版七年下地理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点。2、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日本防震减灾经验。3、通过认识日本地理概况,了解描述某一国家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
过自主阅读文字和分析地图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学重点]1、日本自然地理特征。2、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教学难点]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日本》。[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尝试学习和小组合作尝试学习方法相结合,教师加以引导。[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架桥,尝试准备1、播放一组有关日本的图片,说说看到这些图片,你会想到哪个国家?(日
本)2、生说说对日本的了解。3、师:在我国的东面,有一个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尝试引领出示学习目标,生明确。三、自
主学习,尝试探究(一)尝试题一:探究日本的地理位置1、出示世界地图,生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并指出日本位于哪个大洲和哪个大洋的哪一面?2、生自学教材,探究尝试题一。3、展示尝试结果: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二)尝
试题二:分析日本的临海、洋、海峡。1、出示日本地形图。2、生自主探究,可以到小组里解决出现的问题。3、展示自学情况:东、南:太平洋;西:日本海、朝鲜海峡、东海;北:鄂霍次克海。(三)尝试题三:探究日本的国土组成1、出示日本地形图。2、生自主探究,可以到小组里解决出现的问题。3、展
示自学情况: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其中本州岛最大。(四)尝试题四:探究日本的地形1、参照日本地形图探究日本的地形特征和海岸线特征,以及这种海岸线对日本发展的有利影响。2、生自主探究,可以到小组里解决出现的问题。
3、展示自学情况:地形特征:山地、丘陵广布,沿海平原狭小。海岸线特征: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有利影响: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4、拓展讲解:(1)日本首都——东京(2)日本最大平原——
关东平原(3)日本最高峰——富士山它们都位于本州岛上。5、生介绍富士山。6、师:日本也是地震频发的国家,人们可以感觉到的地震平均每天约有4次,所以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板书:多火山地震。因为日本多火山、地震,所以又被称为:“世界火山博物馆”和“地震国”。问:日本为什么火山、地震频发呢?(五
)活动:读图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减灾措施。(P16页)1、出示活动题:(1)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2)应对地震,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3)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应该向日本学习什么?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尝试结果:(1)原因:日本位于太
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2)措施:A、房屋设计有严格的抗震标准,采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B、开展全民防震教育,公司、学校、居民定期开展避难演习;C、使用先进
的地震预警系统,在地震来前10秒发出警报;D、配备防震应急箱,各个公司员工办公桌下面都配备应急箱,居民家中都准备好灾害时使用的物品等。(3)学习日本的防震减灾机制A重视建筑安全,不断提高抗震防震标准。B积极开展“减轻灾害被害”
国民运动。日本开展了以“自救”“互救”和“公救”为重点的国民应急教育。C制定应急预案,“防地震于未然”。D官员需要精通应急管理。E地震保险由国家兜底。……(六)防震演练自选场景汇报:我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那么发生地震时我们应该怎么办?(选择一个场
景:在教室;在家里;在室外)(七)畅所欲言火山、地震给人们带来哪些影响?不利影响:火山、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交通受阻;农业减产;引发海啸等,给人们带来灾难等。有利影响: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的肥料,有利于农业生产。火山非活动期间,可以开辟为旅游地和科研基地
等四、运用检测,尝试评价1、识图:写出日本图中相应的数字、字母代表的地理名称。临海、洋、海峡:1()2()3()4()领土组成:a()岛b()岛c()岛d()岛2、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建构知识网。日本北海道岛(一)岛国本州岛四国岛
九州岛(二)多火山、地需原因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