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3课《乡愁》导学案1-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6)页,12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08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集体备课导学案学段初中年级九年级学科语文单元第一单元课题诗两首《乡愁》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品味诗歌语言,诗歌内涵。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3.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涌
动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教学环节课堂流程时间控制任务驱动,问题导学学法指导当堂反思学习目标学习《乡愁》,体会诗的意境和感情。欣赏诗中递进组合的四个意象,理解诗意由乡愁到家国之思的升华。自主学习温故知新一、复习旧知回想一
下《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土地”有什么深意。二、导人新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现代诗我们已不再陌生,也认识了不少现代诗人,在当代诗坛,有一位生长于大陆,定居于台湾的诗人,一位热爱故土如爱自己的诗人,有一位唱着乡愁永不老去的诗人,他——就是余光中。现在,让我们
走进余光中的乡愁世界。三、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诗评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诗创作。主要诗作《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
灵河》、《余光中诗选》。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细,抒情缠绵,含蓄隽永。其乡愁诗别具特色,有1.学生自主介绍,相互交流,说出对余光中的初步认识。2.老师适当补充其人其事。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
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阅读有法1.范读欣赏。(注意朗读节奏、重音、诗人的感情。)〈多媒体播放朗读材料〉2.提问:以第一节为例,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3.分四组朗诵。注意模仿节奏、重音、诗歌感情。边读边思考:读完整首诗,你的头脑里剩下几个什么词语?研读共品1.“乡愁”本是一
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2.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
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3.愁是凝重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4.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5.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有什么感受?[各抒己
见]6.“乡愁”的含义(练习一/2)交流感知互助释疑探究出招展示交流小组展示分组朗诵进行诵读比赛,评出优胜组。班级展示研读共品、交流感知、互助释疑、探究出招部分的1-6。点拔升华反馈矫正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
现这一转化的?(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释疑解惑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2.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
内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抓住这首诗的四个中心物象来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这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
——后来——现在。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
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了一群人的家国之思。
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暗含了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练习三)3.愁是凝重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作者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反衬出乡愁的
浓烈。托物寄情,表达绵绵不尽的乡愁。含蓄委婉,而又深沉哀怨。4.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全诗运用新奇的比喻,从纷繁的世事与旷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象。除此而外,还运用了对比,反复,反衬的修辞手法,将游子思乡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如泣如诉,哀怨动人。前三节犹如汹涌而进的波涛,最后
一节轰然汇成全诗的九级大浪,感情的潮水奔涌而出,达到高潮。正如诗人所说:“纵的是历史感,横的是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诗人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了以往任何时代不可比拟广度与
深度。5.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有什么感受?[各抒己见]表达了作者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6.“乡愁”的含义(练习一/2)“乡愁”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在
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总结提高《乡愁》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
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虽曾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浸染,但骨子里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诗歌内容触及思想深处的“中国意识”时,自然而然地摄取了“乡愁”这一主题。历代爱国知识分子有借诗词歌赋流露家国之思的传统
,本诗在这一点上可谓传承了民族的历史文化。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使之带上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
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拓展提升1.读全诗,再次领悟全诗意境。2.以“读__________”(余诗中的句子),我联想到______。(课外诗词曲均可)”为例造句,请说说余光中《乡愁》让你想起了什么?3.阅读下面句子,然后仿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课没有年轮的树”乡愁是课堂作业作业当堂清1.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
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
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2.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4.把乡愁推向顶点的是哪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5.余光中的《乡愁》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其乡愁的?6.诗中用了那些巧妙的比喻
?有什么表达效果?7.用“乡愁是……”说一句话或几句话。挑战自我自己写一篇《乡愁》,可以是诗,可以是散文,下节课配乐朗读交流。板书设计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个人思乡之情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逐层推进后来—坟墓—母子死别现在——海峡——游
子与大陆分离普遍的家国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