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3课《乡愁》PPT课件8-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ppt,共(14)页,1.744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08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乡愁》【看一看·了解】1.作者名片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中国台湾诗人、散文家和诗评家,被誉为“诗坛祭酒”“乡愁诗人”。主要诗作有《乡愁》《白玉苦瓜》《舟子的悲歌》等,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
等。2.背景介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9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1950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
。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诵的《乡愁》。3.知识链接余光中谈《乡愁》余光中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诗的前三节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
一节我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找一找·勾画】找出本诗的主旨段。【填一填·识记】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一枚()邮票()窄窄()坟mù()海xiá()lù()地答案:méiyóuzh
ǎi墓峡陆﹒﹒﹒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①______: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②______: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两个洋的狭窄水道。答案:①乡愁②海峡【做一做·感知】3.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
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①小时候的母子分离;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②长大后的夫妻分离③后来的母子死别④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表达了诗人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微课一把握意象1.这首诗是借助哪些意象表达诗人情感的?答案:邮票、船票、坟墓、海峡。2.这四种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在诗中有什么表达
效果?答案:“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微课二赏析语言3.理解“乡愁是一
方矮矮的坟墓”的含意。答案:人到中年,母亲离开了人世,一座坟墓把诗人和母亲永远地隔开了。诗人只好把乡愁寄托在“坟墓”上,暗含着绵绵的乡愁和思母之情。4.“海峡”本应“深深”,诗人为什么用“浅浅”一词形容?答案:诗人以海峡的浅反衬乡愁的深。表现出诗
人盼望祖国统一的迫切心情。微课三体会情感5.找出诗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诗歌是怎样层层深入地抒发爱国情感的。答案:表示时间的词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前面三节,抒写的是诗人的经历,层层铺垫,及至最后,感情推向高
潮,诗人集中抒发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总结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