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8-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2)页,8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06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通过小组品读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讨
论析读理解诗歌的表现方法和真挚深沉的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2、领悟作
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2、探究欣赏法:对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进行探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时数
:一课时三、教学步骤:(一)导入: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件悍然入侵中国。这就是著名的七·七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陷入了长达八年的抗战。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中国的土地上留下了累累血债!让学生观看“哭泣的中华,侵华日军暴行实录”,
配以低沉的音乐,让学生融情入境。(二)简介写作背景及作者:《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
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艾青】(1910~1996)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5年出狱次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艾青是土地
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出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我”养“我”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第一步:听录音范读;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第二步: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步;指名学生朗读(学生
评价)第四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四)研读诗歌,理解主旨:1、诗中的“鸟”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什么象征含义?——“土地”象征着生“我”养“我”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正在遭受日寇欺凌)——“河流”象征郁积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悲愤。
——“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让学生再次朗读,体会效果,尝试背诵2、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怎样的形象?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有何深意?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五)品读诗歌一首
优秀的诗歌总有几个词语或句子特别打动你,打动你的原因就是情感真挚,这首诗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处?例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问一答,直抒胸臆,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现实,诗人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深沉”后紧跟省略号好,似乎涌动着潜流的火一般的激情
,留下了不尽的余韵。(六)研读思考今天世界的局势也不稳定,日本首相小泉不顾邻国反对,连年参拜靖国神社,日本的教科书违背历史,美化他们的恶劣行径,现在又公然想侵占我国的钓鱼岛,同学们,面对祖国的利益受到损害,祖国的领土受到侵犯,你们该怎么做呢?请看下面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布的一张帖子:“打台湾,
我捐一个月工资打美国,我捐一年的工资打日本,我愿捐命一条!!”(六)布置作业: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抒情,他会怎样写?(七)板书设计:我爱这土地艾青鸟嘶哑的喉咙歌唱:土地河流风“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沉”黎明我常含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