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课《我爱这土地》导学案4-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2)页,1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02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过程与方法: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重点难点】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学法指导】第一步:(定向自学)先学学习目标,
明确重点、难点,独立完成导学案定向自学的内容。第二步:(小组讨论)先自学再对学后群学,尝试解决“合作探究”中的学习任务,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求助老师或其他组的同学。第三步:(全班交流)各小组语文组长合理分配展示
和点评的任务,没有任务的同学继续探讨并整理导学案,并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整理出来,以便在交流时解决。第四步:(归纳总结)梳理本节课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想、受到启示。第五步:(拓展延伸)独立完成“拓展延伸”的练习。【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我会说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二、定向自学1、走近作者
艾青(1910~1996),现当代诗人。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
重庆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诗作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渗透着时代气氛,笔触雄浑,2、自由诵读,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3、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嘶哑..()喉咙..()吹刮.()4、课
文哪几句诗使用了排比修辞,说说这样写的好处。5、下面诗句朗读时哪些词语应该重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6、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7、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三、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1)诗人为
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
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四、归纳总结: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五、拓展延伸:仿写这首诗。例:假如我是一滴水,我也应该用美妙的歌声赞颂:这被朵朵白云装扮的蓝天
,这永远容纳着我们的浩瀚的海洋,这不停息地飘荡着的悦耳的鸥鸣,和那来自天边的绝美的夕阳……——然后我融入了大海,连灵魂也被吸入浩淼之中。为什么我的脸上常伴笑容?因为我对这海爱得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