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课《我爱这土地》导学案3-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3)页,1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0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主备授课新授课学生班级题目《我爱这土地》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重点: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学习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
歌主题。自主预习案1、1、自查资料,了解艾青及本诗的写作背景。2、自由诵读,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3、给下面加线字注音。嘶哑()喉咙()吹刮()4、课文哪几句诗使用了排比修辞,说说这样写的好处。5、下面诗句朗读时哪些词语应该重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6、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7、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4、我的疑惑:探究案1、我的疑惑展示:2、重点问题探究展示:(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
什么?(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
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训练案1、给下面加线字注音。嘶哑()喉咙()吹刮()2、课文哪几句诗使用了排比修辞,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下面诗句朗读时哪些词语应该重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4、诗歌是讲究炼字的。诗人把自己虚拟成一只鸟,却用了“嘶哑”一词来
描写“我”的歌唱。“嘶哑”一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5、抗战初期的1938年,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创作了《我爱这土地》。请你结合本诗的创作背景,体会(1)“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2)“悲愤的河流”(3)“激怒的风”(4)“温柔的黎明”这几个意象所体现的内涵。反思建议(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