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9课《桃花源记》PPT课件11-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ppt,共(20)页,3.738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3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桃花源记陶渊明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一说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田园
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一、桃花源给你留下一个怎样的印象?美丽神秘幸福二、这么美丽、幸福的地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存在吗?背景资料:《桃花源记》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当时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
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男不被养,女无匹对。——《晋书·刘毅传》宋民赋役严苦,贫者不复堪命,多逃亡入蛮。——《宋书·荆州蛮传》三、结合背景考虑,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用
意何在?对社会现实(政治黑暗、连年战乱)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关于主题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
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一、“问今是何世,乃不知
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渔人是怎样回答的呢?二、“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三、“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含哪些内容?……美丽的桃花源至今流传的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得、无人
问津、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有花无叶也孤寒,有叶无花草一般。最是桃花饶态度,醉花娇绿恼人看。东园探桃李杨万里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人间四月芳霏
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