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桃花源记》导学案8-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38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36.5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9课《桃花源记》导学案8-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9课《桃花源记》导学案8-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9课《桃花源记》导学案8-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3)页,36.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35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永兴九年制学校语文导学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时间9月6日探究

案课题《桃花源记》课时2课时诵读感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编制人刘芳审核人董雄第一课时一、课文分析1.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2.请同学们试翻译课文。(每生翻译一句)3.掌握课文注释的词语。(补充注释如下)为业:靠……谋生

。缘:沿。夹岸:夹着溪流两岸。杂:别的。鲜美:鲜艳美丽。异:诧异。穷:穷尽。舍:舍弃,放弃。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平旷:平坦开阔。属:类。悉:全。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所从来:从哪儿来

。咸:都。问讯:打听消息。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人。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焉:于之,从这里。间隔:断绝了往来。皆:都。叹惋:感叹,惋惜。延:请。语云:告诉(他)说。不足:不值得。既:已经。志:做记号。诣:拜见,卧…•怯。如此:像这样。遣:派。欣然:高兴地。

二、小结1.古今词义。鲜美古义:今义:交通妻子古义:今义:绝境古义:今义:无论古义:今义;如此古义:今义:缘古义:今义:延古义:今义:津古义:今义:2.一词多义(摘出例句并说说该词的意思)舍:寻:志: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全文。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3、初步学会利

用注解来读懂文言语句的意思。4、了解作者理想中的社会和“世外桃源”的真切含义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背诵课文。理解、积累一些文言词汇。难点:正确评价“桃源式”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式学习、诵读法预习案【知识链接】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

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

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自主学习】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1)鲜美:(2)异:(3)豁然开朗:(4)并(5)平旷:(6)属:(7)悉:(8)怡然:(9)相闻(10)阡陌(11)俨然(12)交通(13)仿佛2、翻译下列句子:(1)芳草鲜美,落

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

944937479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版)。古义:今义:3、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第二课时一、课文分析1.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按

渔人行踪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节)第二部分(第~节)第三部分(从第节到完)3.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5.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6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7.桃源人见

渔人为什么“乃大惊”?8.提问: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10.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11.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拓展练习1、对照注释,解释下

列词语。为业:夹岸:杂:异:穷:平旷:属:悉:怡然自乐:所从来:咸问讯:先世:邑人:不复出焉:间隔:皆:语云:不足:既:2、古今词义辨析鲜美:古义()今义()交通:古义()今义()妻子:古义()今义()绝境:古义()今义

()无论:古义()今义()如此:古义()今义()缘:古义()今义()延:古义()今义()津: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辨析舍:便舍船()屋舍俨然()寻:寻向所志()寻病终()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向:寻向所志()耽耽相

向()4.简答:①《桃花源记》是以什么为线索行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

服QQ2944937479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二、小结全文以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

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反映了。(中心思想)写桃花林的美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初见桃花源的总体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桃花源人的社会风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怎样概括桃源人安定富足的生活?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后反思作业背诵课文并完成课后练习题;预习下一课。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