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教学设计7-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3)页,1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2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把握本文有关恐龙灭绝的观点本文说明其观点的行文顺序及语言特点(二)能力目标:善于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提取主要信息(三)情感目标:1、科学需要合乎逻辑的分析、探索2、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文章所说明的事
理,领会文章的说明顺序2、、品味本文语言严密准确的特点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被公认为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的阿西莫夫所撰写的一篇说明性文章《被压扁的沙子》文章的题目
通常对文章有一定的概括或提示作用,看到本文的题目《被压扁的沙子》,你猜想本文会写些什么呢?大概会介绍类似沙子为什么被压扁,或者被压扁的沙子是什么样的之类的问题吧本文到底介绍什么科学知识,我们肯定能在文
章里找到答案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进入阿西莫夫书写的科学世界吧!(二)据言知意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请同学们浏览文章,了解本文究竟揭示了什么科学奥秘,借此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在品析之前解决字词知识1、文章是介绍沙子的知识吗?(有关恐龙灭绝的原因,原来本文的主角不是沙子,而是恐龙)2、题目是
《被压扁的沙子》,内容却恐龙灭绝的原因,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偏离主题了?我们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会不会更好?本文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容易激起好奇心,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3
、恐龙灭绝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因而产生两种学说“撞击说”“火山说”在探究恐龙灭绝的原因时,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他的观点以什么为依据,又是怎样推论出来的?请仔细阅读,圈点勾画找出文中关键语句,思考作者得出结论的过程提示:一般文章每个段落中都有
概括性、提示性的文字或语句,在阅读中画出这样的内容可以帮助你提炼文章主要信息,快速准确的掌握文章主要内容所以说,圈点勾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小组讨论,与周围同学分享你的阅读信息,并交流观点,让同学明白得出结论的原因及过程[请几名同学展示]作者运用
严谨的思维方法,层层剖析了恐龙灭绝的原因(边总结边板书):作者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楚地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说明顺序: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研成果→印证观点这是一种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指按照
人们思维发展的顺序,进行合理的推论而得出科学结论的思维过程,写作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是通常会采用这种符合思维顺序的方法作为行文思路,这就使逻辑顺序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共同成为说明文的三大说明顺序(三)顺意品言同学们对逻辑顺
序有了基本认识,可是将深奥的事理由浅入深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一方面需要缜密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还要借助语言这个有效的交流工具准确严密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品味文章语言特点也是我们阅读文章的一项基本能力1、请看大屏幕上的这两句话:(1)这是导致包括所有
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2)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有“也许”跟没有“也许”,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点拨:“这”指什么?“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使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是导致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是客观事
实,还是根据现象推出的结论?是科学家根据科学现象进行科学推测得出结论如果去掉“也许”,句子意思就成了一个科学的判断,与客观事实不符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去掉“也许”,句意过于绝对化,与客观事实不符)虽然只是一个词的应用,却足以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和严密的特点了2、
请看这两句话:(1)如果在8500C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2)如果在大约10000C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左右,它将变为普通沙子像(2)一样,把表示温度和时间的词换成不确定的大约数字,行不行?(不行因为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的温度和时间是推测
出来的,还是经过科学验证的客观事实?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使用数字必须采用经过科学验证后确定的数字,数字的运用同样可以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3、(学以致用)你在文中还能找出与前两个事例相似、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的句子吗?尝
试分析这些句子4、小结:通过《被压扁的沙子》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亲密接触了阿西莫夫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他用缜密的逻辑顺序、准确严密的语言,使我们明白了恐龙灭绝的原因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再次遇到类似文章时,能够学以致用(四)悟意会言能力
尝试阿西莫夫除了这篇文章提到恐龙灭绝的问题,他的另一篇文章《恐龙无处不在》也与恐龙灭绝有关,《恐龙无处不在》跟《被压扁的沙子》有什么异同点?请大家阅读《恐龙无处不在》,就两文异同点互相交流(若时间充足
,请大家齐读《恐龙无处不在》的第一句话,提示他们:生活中一些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中存在着内在联系,只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你肯定会有独到的发现)(五)布置作业:寻找《恐龙无处不在》与《被压扁的沙子》有什么不同,结合
课文做具体分析(可以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科学结论等多角度进行分析)课后反思:1、我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试图凸显本文科学性特点,又因执教学生刚进入八年级,相关知识的教学还没有展开,所以确定以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语言特点为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学环节的设
计上,我以“导入新课”“据意知言”“顺意品言”“悟意会言”来逐层递进地深入研读文章2、新课改理念中特别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加入小组讨论,借以让学生自主理顺本文的行文思路并能够用准确
语言进行表述,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确逻辑顺序的特点3、说明文语言特点是这一特殊文体必须掌握和品析的,因此,我用命题形式直观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以求达到印象深刻4、具体执教中,我由于经验不足、较为紧张,遗漏了“换题目”的内容,语言表达上也出现了较多疏漏面对陌生学生的紧张情绪,我
没有做到有效调控,致使自己语言罗嗦、偏离教学内容,同时影响了正常教学环节的进行,尤其是最后“悟意会言”部分无法具体展开5、今后在工作中,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以课改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多学习优秀教师的案例和课堂实录,不断锻炼自己、提
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