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教学设计4-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3)页,10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20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被压扁的沙子课题被压扁的沙子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2、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3、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教学难点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以900~1200属之众“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一齐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至今仍然是科学的一个谜。本文是破解此谜的一个观点,同学们读后与自己已知的别的观点进行比较,看哪
种观点更让人信服。(二)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2.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讨论明确:1.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
“撞击说”和“火山说”。“撞击说”的依据:“火山说”的依据:2.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一)明确目标1.本文有关恐龙灭绝的观点要把握。2.本文说明其观点的依据、顺序及方法。2而应该是撞击。(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学生再读
课文,思考问题:1.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中,作者为什么选择“撞击说”而否认“火山说”?讨论明确:2.你能把作者的思路理清楚吗?讨论明确:作者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楚地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
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说明顺序: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学研究发现→印证观点。这是一种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3.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你怎么认为?作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
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当将来面对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4.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讨论明确
:(四)总结、扩展1.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有关恐龙及恐龙灭绝的资料,大家互相交流,看看哪种学说自己最感兴趣,同时说明自己感兴趣的原因(那种学说成立的科学依据)。(学生谈个人的认识,言之成理即可)32.科学发现本身是一种科学成果。而对科学发现的研究还会产生系列科
学成果,甚至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同学们对此进行研讨、分析。3.《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两文所写内容及所采用说明顺序的相关处。讨论明确:(1)都围绕恐龙展开说明内容;(2)都以科学发现引发科学观点,科学研究印证科学观点
为说明顺序;(3)两文都表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