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3-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2)页,25.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16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816《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2.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积累科学知识。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学习过程】一、导入二、
预习检测1.了解竺可桢的情况2.字词读音3.字词解释次第:簌簌:销声匿迹:风雪载途:周而复始:翩然:农谚:三、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5.“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四、选读,理一理说明顺序1.请读6-10段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2.分析这首诗包含着怎样的物候知识:9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五、精读一小节,品一品的语言1.朗读
课文第1、2段,你最喜欢哪一句?谈一谈理由。2.本文语言除了生动、形象外还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3.判断说明方法(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
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3)第6-9段总体上来看,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4)在春天,早春也跟晚春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六、拓展延
伸展示课下收集的农谚或有关物候的诗文。1.古代农谚选粹2.二十四节气歌七、作业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灵心去发现、倾听大自然,用你们的妙笔去记录身边的物候现象吧!请用准确生动富有科学性的语言写一篇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