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2-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44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46.5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2-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2-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2-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2-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6)页,46.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10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安塞腰鼓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1个生

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2—16自然段。3、探究,品味,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壮阔的场面、沉重的响声、有力的搏击、变幻的舞姿。4、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

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朗读”为主,在朗读中感受气势,在品读赏析中感受语言之美,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教育方面: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感知安塞腰鼓火烈的舞蹈场面,通过朗读表达赞美之情。2、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三、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这是一首歌颂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是一种完美的统

一。文章多用短句表现内容,铿锵激昂,又运用大量的排比句,渲染了一种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快速的节奏,让人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这种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这篇散文描写的是以黄土高原为广阔背景的一场舞蹈,舞蹈者——“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朴实得就

象那片高粱”,用打腰鼓来宣泄激昂的生命和羁止不住的力量。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安塞腰鼓》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

学生朗读课文。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下载安塞腰鼓的视频,课堂放给同学们看,给学生听觉和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同时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安塞腰鼓》的示图,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让同学们对安塞腰鼓这一壮观场面有切身体验。四、教学方法1、以读促悟:以朗读教学

带动学生从不同层面去理解、欣赏课文。本文因其独特的句式特点而极具音乐美,同时还有丰富的画面美,以及充塞于全文的力量美。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文章之美,掌握基本的朗读方法。2、诱思引导:指导学生品析、思考,积累精美的语言,从不同角度

对文本进行解读,力求从整体与局部的结合中初步感受文章的形式美以及其中的深情,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此环节旨在陶冶学生情操,教给他们“生活中不是没有美,关键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的真谛,本文的句式和修辞都可以给学生提供许多学习的范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并教给

学生一些积累的方法,并学会做一些品析式的积累。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学生可以感知为文之不易,从而刺激理解课文的热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方法,再进行类似题材的写作,学生的作文质量必然会有所突3、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用简洁的语言,把学生引入探究的情境学生在教师尊

重、信任、期待的目光中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参与体验和互学情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主角。学生各个都积极踊跃要参与,学习气氛活跃,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师播放幻灯片先提问学生两个问题:1、大家看这是什么?(腰鼓)2、

你们知道中国的“腰鼓之乡”在哪里吗?(陕北的安塞县)3、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片段。二、看了刚才的片子?给你的感觉如何?请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学生围绕关键词语去谈感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惊心动魄。)师小结:安塞腰鼓是我国陕北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出示地形图)大家看,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安塞就在这里。它地处黄土高原,自古以来是兵家要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安塞腰鼓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上,被誉为“天下第一鼓”。(齐读课题)。三、导入: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

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成为生命和力量的宣泄。今天我们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去感受它的风采,它的魅力。2、作者简介: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四、充分诵读,感知文意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勾画疑难字词。多媒体展示:结合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亢奋()晦暗()羁绊()烧灼()冗杂(

)蓦然()震撼()磅礴()戛然而止()师:本来,一个人,一面鼓,没有稀奇的地方,但是脚下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耳边奔腾咆哮的滚滚黄河,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下面让我们跟随作家刘成章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体会这腰鼓声中激情。六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美读课文:【百度搜索】《安塞腰鼓》课文范读录音2、学生自读,体会意蕴与语气节奏。师:读完文章后,大家感觉到作者对它倾注的情感是什么呢?(用文中的话回答)明确:赞美。师: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赞美安塞腰鼓的语句有哪些呢?生找,总共有四句。3、师:这些语句又分别在赞美安塞腰鼓

哪个方面的“好”?明确(板书):①赞美安塞腰鼓宏伟的场面;②赞美安塞腰鼓雄壮的响声;③赞美安塞腰鼓击鼓的后生;④赞美安塞腰鼓绮丽的舞姿。4、明结构。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

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怎么读?请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

中内容。教师指导朗读课文,(三)、布置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四)、小结:安塞腰鼓,它场面壮阔,鼓声沉重,动作有力,高潮迭起,确实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从根本上说,安塞腰鼓好在它“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股劲,让我们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因此它是“生

命之劲”(板书)。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同学们,昨天我们跟随作者去了解了安塞腰鼓,去感受了它的节奏,去体会了它的气势,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安塞腰鼓的吗?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板书: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2.鼓响之前作者重点描写了什么?(后生)这是

一群怎样的后生?你能用文中的语句来形容吗?茂腾腾,沉稳而安静,朴实3、当这群茂腾腾,沉稳而安静的后生举起手中的鼓锤,那又将是一幅怎样的场面呢,请看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安塞腰鼓》,去领略它独特的风采和魅力吧!

(板书:安塞腰鼓)齐读课题二、品读赏析,指导朗读。1、这安塞腰鼓深深地舞进了作者的心里,作者在大声地赞美它,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文中哪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1)指名交流“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示句子)(2)这个句子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呀?你能带领我们读一读吗?(3)这每一次的

出现都在赞美些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读一读腰鼓表演,看看你们都找到了什么?A、第一次赞叹:整个舞蹈场面如此壮阔、豪迈、火烈。因此,作者不由自主地赞叹道——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壮阔的场面]B、第二次赞叹:好在沉重的响声。作者连用了六个“隆隆”。

[板书:沉重的响声]C、第三次赞叹是因为后生们有力的搏击,他们把自己的蓬勃的生命力都释放出来了。[板书:有力的搏击]D、安塞腰鼓好在那变幻的舞姿。[板书:变幻的舞姿]【百度图片】安塞腰鼓的图片小结:好一个安塞腰鼓,它好在宏大的场面、沉重的响声、有力的

搏击、变幻的舞姿。“好一个安塞腰鼓!”文中足足出现了四次,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表达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2、引导感悟、展示朗读(个性朗读、朗读评价)再播放“腰鼓表演”视频,谈感受(2)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你的感受和理解,看朗读哪些段落能使你又痛快淋漓、拍手称

快的感受,怎样朗读才能传达出这些感受?就读来听听吧!三、情感拓展1、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安塞腰鼓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

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这源自安塞人对家乡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2、改革开放给国家都带来了希望,刘成章对改革开放充满了热情。1986年,刘成章创作了《安塞腰鼓》这篇优美的散文,写出

了黄土高原人的精、气、神。正如有一首歌唱道:……(播放歌曲《黄土高坡》)【百度搜索】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舞停了,舞姿仍在眼前,鼓声仍在耳畔,激情仍在心中!让我们记住安塞腰鼓,记住这黄土地上表演腰鼓的

后生,记住这篇文章的作者——刘成章。1、读一读刘成章其它有关黄土地的文章。2、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板书设计:14、安塞腰鼓鼓响之前茂腾腾的后生静壮阔的场面腰鼓表演沉重的响声动有力的搏击变幻的舞姿鼓声止息嘹亮的鸡啼静六、告诉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

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百度视频】如何使用百度(演示视频)七、教学反思《安塞腰鼓》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文章,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

壮山河的时代之歌。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以下几点:1、注重文本意识、人文意识:语文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在教学《安塞腰鼓》这一课时,我很注重文本。整堂课,大部分时间是朗读课文,品味语句。紧紧围绕课文,朗读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

欢的语句。通过朗读品味,不仅仅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充分地感悟文章的魅力,领略文章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使学生感受文章中

的语言美,音乐美,人物美,情感美,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2、注重问题设计:在朗读品味这个环节,我设计的问题是:“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哪儿?”这个问题一提出,能统领下面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很明确。在学生看完精彩的腰鼓表演后

又设计了“看朗读哪些段落能使你又痛快淋漓、拍手称快的感受”让学生对安塞腰鼓有进一步的感知。3、注重朗读:放声朗读,尤其是朗读比赛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先自读,后比赛读,或小型集体读,个性朗读、朗读评价等形式各样,这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了本班全体同学的朗读实力

,也充分体现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我也清楚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1、在突破重点内容时,有待于挖掘和拓宽;学生在感受“好一个安塞腰鼓”分别好在哪里?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不够,学生表现欲都很强,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表现不够到位。2、基础知识教学还需进一步加强。总

之,这堂课的教学还是很成功的,让我看到了我的学生们富有个性的一面,在朗读中也让我感受到了学生对黄土高原上这群茂腾腾的后生生命和力量的赞歌。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3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