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课《社戏》教学设计2-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3)页,2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03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社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社戏》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就体裁而言,它属于小说。就内容而言,它是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表现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课文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
烂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经历,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所以本文定位在“文化生活”上,体现了语文同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教学本文除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就是培育学生对课外生活的关注。【教学目标】(1)学会文
中的生字词并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2)培养理清复杂结构的能力。(3)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重点难点感悟本文的人情美、风景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
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童年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长大后,回忆往事时,更是怀着一种浪漫情怀,大家的童年一定是丰富多彩的,下面我想请同学
们说说自己童年最喜欢的事情。同学讲的很好。的确是,童年的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个欢快跳动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我们陪童年鲁迅走过了充满童趣的生活,今天我们将追寻鲁迅儿时乡村生活中的一段难忘的经历。二.检查预习
:1、生字注音不惮dàn潺潺chán凫水fú撺掇cuānduo踱duó颇pō怠慢dài吁气xū宛转wǎn絮叨xùdāo磕kē楫jí归省xǐng行辈háng舀水yǎo蕴藻yùnzǎo伊yī篙gāo2、作者介绍及
题解。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浙江绍兴人,有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1918年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又发表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
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二心集》等。社戏: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社”是相当于“村庄”的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里每年在一定的时间所演的戏。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故事情节:1、学生速读课文,进一步熟
悉课文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主要叙写“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时,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2、看戏的过程按时间或事件的发展顺序可分为几部分?3.提问: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着社戏,夜航
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三、教师小结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