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4-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doc,共(2)页,1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8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的特点;熟记亚洲地理集锦;2、能够简要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通过学习亚洲的自然环境,掌握分析大洲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
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通过观察画图、自学分析、讨论交流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亚洲地形与河流特点;亚洲地理集锦。教学
难点亚洲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导入新课:展示亚洲自然风光的图片,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歌曲,提问: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
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亚洲地形和的河流特点。说到地形老师还得问同学们几个问题:1、我们学过的表示地形的地图有哪几种?哪类地形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
型?2、(展示“亚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阅图时我们首先看什么?下面我们就先观察图例中的陆高海深表,然后结合地形图来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活动一:认识亚洲地形特征1、在“亚洲地形图”标注一些主要的地形区,
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并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它们画在一张纸上。(1)组: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2)组: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3)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4)组:恒河平原、德干高原(5
)组: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2、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并把这些“世界之最”和“亚洲之最”在亚洲的地形图上标注出来。3、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活动二:验证亚洲地势特点1、请同学们在“亚洲的地形图”,画出北纬30°纬线,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沿北
纬30°纬线,从东向西做一次亚洲之旅。说说沿途经过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是多少?2、出示“图6.9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判断:亚洲海拔最高部分在亚洲的什么部位,平原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什么部位,总结亚洲东西方向上的地势特
点。3、再沿东经80°经线,从北向南做一次旅行,结合亚洲地形图说说经过了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是多少?可能见到哪些景观?4、根据你们的记录画一幅简单的沿东经80°经线的地形剖面图,总结亚洲南北方向上的地势特点。活动三:认识亚洲的河流1、在“亚洲地形图”上分别用笔圈出注入北冰洋
、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几条大河,并说出这些河流的位置和流向。2、提问:除了这些注入海洋的河流以外,还有没有没不注入海洋的流河呢?它们在亚洲的什么位置?流向如何?3、观察亚洲的这些河流大多发源于哪里?长短如何?4
、亚洲河流分布有何特点?这种分布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活动四:学以致用——用分析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1.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1)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
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2)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3)读图,指出北美洲
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2.以密西西比河为例,解释北美洲的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1)在图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2)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活动五:对比亚洲和北美洲的地形与河流特点。完成表格内容。活动六:总结本节学
习内容请同学们说说通过本节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内容?活动七:巩固练习完成能力培养对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