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2-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docx,共(4)页,29.239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8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复杂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2.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3.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二)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难点:对比不同城
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教学方法:探究法、合作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展示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交流预习激发兴趣回顾上节课学了哪些内容?世界的气候类型,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教师设问,引导补充学生回答复习提问,即检查了所学的知
识,又能吸引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二.创设条件互助探究1.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2.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3.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特点。教师布置任务,巡视、指导。读6.13图找出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提供“知识拓展”亚洲的季
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学生结合导学提纲自学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读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感性上认识亚洲气候的差异。三.分层提高体验发现1.展示课本亚洲气候图2.认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教师引导交流。全班交流,学生互答解疑。培养学生理解、读图
和语言表达能力。四.总结归纳巩固反馈1.请仔细读图(课本),看看不同高度的景观有何不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2.亚洲地形特点对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影响如何?巩固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出示练习题点拨进行学法指导学生互相考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全班交流。巩固提高五.合作讨
论从亚洲的地形、地势、河流、气候与北美洲比较教师引导补充,强调重难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共同总结,全班交流。学会总结才会有收获。板书设计复杂多样原因:亚洲纬度范围广,海陆跨度大,地形亚洲的复杂。气候特点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原因:亚洲的面积广大,内
陆距海较远。季风气候显著原因:亚欧大陆的东部、东面南面分别临太平洋、印度洋。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1.有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的发展。2.不利:降水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教学后记本节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地理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从地形、气候及河流等方面入手,分析自然特征之间的联系。如引导学生从亚洲所处的纬度位置,得出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的结论,以此证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在学习
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几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体会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学完亚洲的这些自然特征之后,再去认识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仿真演练。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能够独立分析地形、
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将不断提高。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图,进行归纳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能够体验到地图分
析对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性。同时听课老师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如:在亚洲的气候类型,让学生找出有几种?前面学了世界气候类型有几种?得出亚洲气候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