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2-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57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29.5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0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2-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0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2-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2)页,29.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829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李小平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2、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前预习: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

解课文大意。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今天老师也能:让同学们不出教室,领略好山好水好风光。不信,请看幻灯片展示的美景……今天,就让一起走进陶弘景的写景小

品文《答谢中书书》,去感受江南美景。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感受文本之美。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听读,注意字词及断句。3、反复朗读课文,指名读,评价。4、疏通文意(1)、自主翻译(2)、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

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3)、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4)、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三、合作探究1、文中的那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1)、学生回答,教师强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

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康乐”是谁?(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有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呢?(谢灵运、陶弘景)(4)、陶弘景又是何许人也?(生答。师总结: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37岁辞官隐居于茅山。粱武帝萧衍早年曾和

他交友,登上帝位以后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5)、如此有才华的作者,为何不在朝做官,却要隐居山野呢?(生答。师总结)写作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

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四、背诵课文1、自背、互背。2、幻灯片提示背诵。五、赏析、品读课文,寻找“美”点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

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

。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选择课文中你认为最“美”的字、词、句,进行点评;或发挥联想和想象,运用修辞,扩

展成写景片段。(留时间,让学生展示成果)六、教师小结: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只有区区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他状写的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文章清秀隽雅,如诗如画。

抒发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之情、得意之感。七、课堂反馈完成下列填空:1、我从句中读出了山水相映之美。2、我从句中读出了色彩配合之美。3、我从句中读出了晨昏变化之美。4、我从句中读出了动静相衬之美。八、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6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