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三峡》导学案8-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82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93.5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9课《三峡》导学案8-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9课《三峡》导学案8-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9课《三峡》导学案8-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4)页,93.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825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导学案1.疏通文言字、词、句,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并默写全文。2.品析课文,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3.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正确理解课

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背诵并默写全文。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做官期间,执法严格,办事果断,对各种违法行为予以严加惩处,因此触犯了一些地方豪强和皇亲国戚,后遭皇室暗算而死。他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有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作出了重

大贡献。该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其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第一课时积累字词,疏通文意。自学指导:古文阅读三字经:读一遍,找生字;读两

遍,断句子;读三遍,看注解;读四遍,握文意。1.读准字音。略无阙.处重岩叠嶂.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沿溯.阻课时要点资料链接学习目标自主学习重点难点绝素湍.绿潭绝巘.怪柏飞漱.其间高猿长啸.属.引凄异2.熟读课文及注释,解释词义。①通

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②古今异义词词句古义今义词句古义今义或.王命急宣或许,也许虽.乘奔御风虽然略.无阙处省略至于..夏水襄陵表示另提一事夏水襄.陵帮助良.多趣味良好明确:有时即使完全、全部到了漫上的确③词类活用的词(1)虽乘奔.御风

()(2)回清.倒影()(3)晴初霜.旦()(4)素湍.绿潭()(5)空谷传响.()(6)清荣峻茂....()明确:(1)奔: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2)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波。(3)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4)

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5)响:动词用作名词,回声。(6)清、荣、峻、茂四个词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水清、木荣、山峻、草茂”。1.小组合作,口译全文。2.难句质疑,师生共答。巩固提升合作探究“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诗人

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早发白帝城》。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明确:体裁不同,但都描写了三峡风光,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第二课时赏析课文,背诵默写。1.翻

译句子: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③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明确:①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②则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③(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④水清,树荣

,山高,草盛,的确趣味无穷。2.理解默写。①描写三峡连山之密的句子:,。正面写群山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侧面写的句子:,。②描写夏季三峡水势浩大的句子:,;以夸张手法,表现水流急

速,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课时要点自主学习课后反思1.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文中描写的三峡两岸的山

势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明确:(1)连绵不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高峻:“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明确: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

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能体现长江三峡的特征,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

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3.文章结尾引用渔人之歌,有什么作用?明确:总结上句内容,强调了猿啼的凄厉哀转,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现力。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了一种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1.欣赏课文

,揣摩妙处:散文家郦道元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就将雄伟壮丽的三峡奇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且极其生动传神,不能不令人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发现课文的美。那么我们从哪些方面来欣赏美呢?提示:我们欣赏文章,可从描写

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正侧等多方面),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着手。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连绵,隐天蔽日的山势。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说出

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由评说)2.背诵课文。课后反思巩固提升合作探究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6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