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9-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65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33.5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5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9-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5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9-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5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9-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5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5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9-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8)页,33.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812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藤野先生[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重点)2、联系上下文,体会反话正说的妙处;3、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运用]: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

人物的方法,描写一个有特色的人物,谁能让大家一口道出你写的是谁,谁的描写才能算是成功的。[教法与学法]: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可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重新温习作者简介,搜集其有关作品;学习本文过程中,把朗读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此基础上逐步理解文意;抓住重点段落,挖掘文章的思想意义,讲清所谓日本的“爱国青年”、中国人是“低能儿”、“正人君子”等词语的含义,以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授课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协作学习。[教具]:投影仪[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一、学

习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识记内容2、熟读课文,理顺文章结构。二、教学过程:(一)导课:(2分钟)同学们,身在国土,也许你感觉不到对祖国的那份深挚的感情;一旦远离了国门,你的心境将会发生异样的变化!暑假里,火热的奥运带给你多少丰富的爱国情感呢?此时,我

们更多地感受到的是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力量!然而,你们知道,在上个世纪初期,尚是腐朽的清政府统治时期,一个留学生的心酸吗?我们不妨随着鲁迅先生的穿透世纪之笔,去看一看,听一听!(板书:《藤野先生》)1、简介鲁迅与《朝花夕拾》:即夕拾朝花,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共十篇。总题《旧事重

提》后改题为《朝花夕拾》。2、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记叙了1904年夏末到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断。(二)检查预习:(13分钟)1、生字正音:绯(fēi)剖(pōu)扒(pá)逊(xùn)喝(hè)采匿(nì)瞥(piē)寒颤

(chàn)熳(màn)髻(jì)荟(huì)诘(jié)杳(yǎo)深恶(wù)痛疾2、词语释义:课下:烂熳、油光可鉴、宛如、抑扬顿挫、不逊、匿名、介意、犹言、诘问、凄然、适值、杳、深恶痛疾补充:绯红:鲜红。绯,红色喝采:大声叫好。喝,大声喊叫。瞥见:一眼看

见。很快地看一下。教诲:(书)教训。深恶痛疾(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恶,厌恶。痛,痛恨。疾,痛恨。3、巩固基础知识。(二)读课文,找寻本文的组材线索,理顺文章结构:(20分钟)师点拨:(1)课

文交待了哪几个地方?——东京日暮里、水户、仙台、回到国内(北京)(2)由此可见,本文的记叙顺序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本文写作顺序)由此可将本文划分成三大部分(3)篇章结构:第一部分(1-3):在东京所见所感,以及转到仙台求

学的原因。第二部分(4-35):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受藤野先生教益,以及弃医从文的原因。第三部分(36—38):写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以及从藤野先生精神品格中受到的激励和鼓舞。(三)生熟读课文。(10分钟)1、理解基

础知识在课文中的运用2、印证段落层次划分方法3、思考本文的线索:以“我”的生活和思想的变化为线索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归纳中心2、通过协作学习解决第一部分的问题。二、教学过程:(一)堂清上节课的基础知识:(5

分钟)(见提纲)(二)读课文,准备交流预习内容:(30分钟)1、小组交流(每个同学都可以发言)2、班级交流(小组长有选择地将小组讨论的问题进行交流)3、师点拨:细读课文,文章都写了哪些内容?东京的所见所感以及转到仙台求学原因——在仙台:写沿途所见、

初到仙台所受到的“优待”、记与藤相识相处中的几件事、弃医学文的原因、惜别回国以后:怀念。体现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形散而神不散(二)简略分析第一部分指明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问题:作者是在何地结识藤野先生的?本来作者是要到东

京学医救国的,为什么又转到仙台?讨论明确:(1)对东京的失望。从开篇“东京无非是这样”可以看出。(2)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他们盘辫子,赏樱花,学跳舞,附庸风雅,追求时髦,不学无术。几个小问题:①“我”:作者(知道为什么吗?)②“我”对东京的印象如何?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厌恶、

失望第一句话③写留学生抓住的特征是什么?运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是什么?从中反映出他们是怎样的人?——辫子帽子脖子——描写;夸张、反语——不学无术思想腐朽附庸风雅注:“实在标致极了”:这句运用了反语的修辞,表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不学无术生活的讽刺、厌恶。“实在”一词,在这

里起到增强讽刺效果的作用。④本段首尾句表露作者怎样的感情?首句对东京的失望之情尾句对清留学生的厌恶之情⑤“除”字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不用“摘”?——慢慢脱、小心翼翼。——形象地写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用“摘”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⑥作者写第一段文字的用意是什么?A、嘲讽“清国留学生

”的丑态,表露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B、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⑦前两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词句冷嘲热讽“清留学生”的丑态?“盘着大辫子”“油光可鉴”“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响得震天”“烟尘斗乱”“精通时事的人”“

那是在学跳舞”等表现他们是怎样的人?附庸风雅、思想腐朽、不学无术⑧这部分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起到什么作用?——正因为对清留学生的厌恶、对东京的失望,作者才决定到别处看看,由此自然引出仙台之行与藤相

识,——起到了铺垫与反衬作用。(三)小结:(2分钟)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散文。文章记叙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断。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写了作者对他真挚和深沉的怀念,并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

学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战斗到底的决心。全篇洋溢着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四)巩固并整理课堂笔记(8分钟)(五)布置作业:A、B整理笔记。B、做随练:一、第三课时一、学习目标:1、研析课文第二部分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二、教

法与学法:通过示例,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分析的方法三、教学过程:(一)堂清上节课所学内容:(见提纲)(5分钟)(二)研析课文第二部分:(30分钟)实施:1、小组交流2、集中点拨:①“我”与藤相识相知过程中,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高贵品质?示例:A、概括

事例:检查并订正讲义精神品格:工作认真负责学生自己试着概括出其它:B、纠正解剖图——严谨治学(对学生严格要求)C、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D、了解裹脚情形——求实精神拓展:作者在仙台医专学习两年左右时间,与恩师间发生了许多故事,作者为什么独独选取这四个事例?——A、最能体

现先生正直、善良、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B、从治学、工作态度等不同角度表现先生的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完美、内容充实。②作者由东京去仙台途中所经地方很多,为什么独记得“日暮里”“水户”两地名?——“日暮”有“日暮穷途”之意,从而使作者联想到祖国的现实(清政府腐朽、国家内

忧外患),触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水户”是反清至死不渝,忠君爱国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对这个具有民族气节的人产生敬慕之情。总之,这两个地名都与作者的爱国情感相通,因此不忘。③“大概-----吧”含义?A、仙台的中国留学生少B、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

同时反映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④对先生的外貌,抓住了哪些特征描写的?表现人物什么特点?——(黑瘦)——生活俭朴、治学严谨⑤联系当时实际,鲁迅先生之所以对藤野先生有着刻骨铭心的印象和感情,除藤野先生高

尚、性格伟大之外,就鲁迅本身而言,是因为?——作者身为弱国国民,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性格十分敏感,格外看重藤野先生的友谊。(6)藤野先生如此高贵的品质,对“我”又十分关爱,按理“我”应留在日本仙台完成学业,可什么又改变了志向?——发生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两件事伤害作者

的民族自尊心,也使他清楚地认识到学医是救不了国,要救国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文学正有此作用,鲁迅先生决定弃医从文。这是鲁迅先生爱国情感的具体体现。(7)作者既然是写老师的,表现老师的高贵品质,为什么要写这两件事?——第一,从侧面表现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第二,为下文惜别、思

念埋下伏笔。(三)小结:(2分钟)本文主要通过选择典型事例,来体现藤野先生光辉人格的永恒魅力。(四)做随课训练二并巩固(8分钟)第四课时一、学习目标:1、分析剩余课文2、学习本文主要写作特点:抓住特征,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细节

来刻画人物3、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二、教学过程:(一)小组交流(10分钟)(二)汇总并点拨:(30分钟)1、本文除了写藤野先生的内容外,还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2、由全文可知,鲁迅先生去日本东京的目的是学医救国而后离开

东京到仙台的原因是对东京的失望,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到达仙台后,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是①日本军国青年的歧视;②国人的麻木。目的是:以文学的方式来救治国民的灵魂。3、围绕“我”共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表现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匿名信事件:表现了鲁迅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电影事件: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挫伤,从而认识到救治国民精神的重要,弃医学文是他爱国的思想感情的集中表现。4、难句释义:“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上句1、2句之间本无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中间加上所以,并用当然来加以强调,深刻揭露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慨和抨击。也无怪他们疑惑,写出作者在遭受凌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5、第三部分写了作者回国之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作者具体是通过哪几件事写

出这种怀念之情的?哪些句子又写出了作者从先生那里受到的激励呢?——收藏讲义;悬挂照片;多写文章,与反动派斗争到底。(三)写作方法:1、脉络分明,有条不紊:(1)回忆藤野先生: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怀念的顺序来记

叙。(2)作者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2、抓住特征,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刻画人物。(1)对藤野的外貌描写:生活俭朴,治学严谨(2)对作者耐心的辅导,不写全过程,只抓住细致地订正和修改讲义的细节:认真负责的态度。(3)写“清国留学生”:抓住盘辫子这个细节,用夸张的手法,揶揄的

口吻,对他们的辫子进行形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的思想本质,也反映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感。3、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三)课堂学习内容巩固:(10分钟)(四)回归目标,总结全文先引导学生自己加快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学习重点是什么?知识掌握情况

如何?有哪些收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中心在于赞颂先生高贵的品质。为了突出这一中心,作者精心选择了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订正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情形),从不同侧面使一个正直、善良、没有民族偏见的日本学者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

在我们面前。选取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是我们学习这一课的重点。另外,本篇文章取材广泛,从东京到仙台再回国,表现形式也是灵活多样,时而记叙,时而议论,时而抒情,但在安排文章结构上,作者始终围绕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有放有收,散而不乱,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五)布置作业:1

、整理笔记;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一个有特色的人物,谁能让大家一口道出你写的是谁,谁的描写才能算是成功的。200字左右。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3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