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4-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doc,共(3)页,5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8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2.能力目标: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
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3.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2.了解热带雨
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难点: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来源:Zxxk.Com]复习提问上
节课的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复习以前所学内容,为本节课的新课部分做铺垫。二、导入新课:观察亚洲政区图。指导学生读图。回忆与中国相临的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南端的,与我国的广西、云南交界的就是缅甸、
老挝、越南,这三个国家以及位于这三个国家以南的国家,往往呈现出一派别具一格的热带风情,由于这里是亚洲的最东南角,这个地区就被人们叫做东南亚。三、教学课程:1、自主学习:生根据课时练高效图析导学部分的内容,图文
并茂阅读课文并勾画知识点,重点的做出重要的标记。师指导学生读图。强调方法的掌握远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2、疯狂记忆知识点3、自主检测:(一).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1).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
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通过读图强调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2)、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咽喉要道,海上生命线。是欧洲、非洲与东亚、东南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路
,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3)、热带气候及农业特征[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由于降水的不同,分别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马来群岛上,终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4、当堂检测,
巩固提高:课时练选择题1、2、3、4、5、85、归纳知识,形成体系教学后记: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学习后,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课程的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旧知识与新知识迁移,从亚洲迁移到欧洲。有的学生可能如鱼得水,但
不排除一些学生畏难,在课堂上要注意启发、引导、鼓励。(复习反馈)【板书设计】第七章东南亚第一节“十字路口”的位置和热带气候与农业一、东南亚位置范围: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中南半岛,马来群岛二、“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咽喉要
道,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