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巴西》教学设计4-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doc,共(2)页,3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巴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一)知识与能力1.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区划等。2.能说出巴西种族的构成特征及形成过程。3.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世界政区图和巴西的地形图、气候图
、农矿产工业图等,直观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和工农业分布等。2.利用录像、图片和相关资料,认识巴西是民族大熔炉的缩影。3.通过数字、图片等资料,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的人种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通过战后巴西经济的迅速发展,体会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所取得的成就。3.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激发对地理学习兴趣,探讨地理学习的方法。三、教学重点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
候、资源等自然环境;认识巴西人种的构成;了解巴西的工农业生产特色。四、教学难点1.利用资料说明巴西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2.了解巴西的工业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的原因。3.探讨解决巴西能源不足的问题。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难点】亚马孙河平原的开发与保护【教学方法】运用地图进行探究学习,读图、看图、识图、议图,析图,让学生多次“接触”地图,感知地图,学习和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以及河流的特征。【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利用巴西球队的几幅图片导入,巴西拥有一支世界一流的球队,
它是首个获得五次世界杯冠军的球队。而且2014年的世界杯和2016年的奥运会都在巴西举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一、巴西的地理位置动眼观察,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课件展示“巴西在世界中的位置”图,突出巴西的轮廓,让学生找出并指出。根据地图完成学案中的任务。1、海陆位置:巴西东临
()洋,位于()洲。2、纬度位置:巴西被_______和________穿过,大部分位于()带(温度带)。3、半球位置:巴西位于南北半球中的_______半球,巴西位于东西半球中的_______半球。课件展示巴西的人口和人
种图,根据地图完成学习任务。巴西的人都构成十分(),()人时当地的原著居民,主要是()人种。还有来自()洲、()洲和()洲的人种,各种族间相互通婚,()种人的比例不断增加。课件展示足球及球星,狂欢节、桑巴舞,完成学习任
务。巴西时民族融合的大熔炉,形成了()的巴西文化,如()和()。二、巴西的地形课件展示“巴西的地形”图,学法指导如何读图。根据所提供的地图资料完成任务二。补充:仔细观察亚马孙平原的北、南各是什么地形?为后面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大分析原因做铺垫。任务二:巴西的地形主要
是()和()。北部是世界最大的平原()平原,南部是世界最大的高原()高原。三、巴西的气候课件展示“巴西的地形”和“巴西的气候类型图”,通过两幅地图的比较,完成任务三:主要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分布地形区四、巴西的河流1、课件展示
“巴西的地形”图,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就是由亚马孙河长期冲积而形成的,根据已经学过的地形的特征分析亚马孙河的发源地、流向、流速以及是否具有航运价值?(合作探究一)2、为了突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结合课本中尼罗河和亚马孙河的水文特征的统计表,
学生认识到亚马孙河水量大,流域面积广。3、引导学生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大、流域面积广的原因?(合作探究二)五、工农业课件展示巴西的咖啡、甘蔗、柑橘及工业、矿产资源分布及城市分布,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巴西以前是殖民地国家,资源和资金都被殖民统治者掠
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摆脱了殖民者的统治,建立了独立主权国家,发展多种经济,加快工业化的步伐,经济取得飞这速发展。使学生懂得,国家要强大,就要独立自主地发展经济。1、巴西咖啡等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巴西的什么位
置?为什么?2、巴西积极推进工业化,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等跻身于世界重要的生产国行列。3、巴西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巴西的什么位置?矿产资源与工业分布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4、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是()巴西首都是()5、巴西的城
市和人口分布在哪?为什么?【课堂小结】【巩固练习】见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