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巴西》教学设计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docx,共(8)页,20.63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7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巴西”教学设计科目:地理版本:星球版年级:七年级第二节巴西课标内容1.在地图上指出巴西地理位置、主要城市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巴西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巴西的自然条件特点,说出巴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4.举例说出巴西在
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5.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巴西的种族、民族等人文地理要素的概况。课标分解【教学设计一】目标与策略重点与难点重点:1.根据巴西的自然条件特点,说出巴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2.举例说出巴西在
热带雨林的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难点:举例说出巴西在热带雨林的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活动内容及形式:课前播放第30界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上“里约八分钟”表演的视频。提出任务:同学们知道下一届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同学们对巴西
有何印象?一提起巴西就让我们想到桑巴舞和足球,可见独具特色的巴西文化的影响之大。同学们一定很向往去巴西旅游吧,今天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朋友:刘星,他也像同学们一样对巴西产生了浓厚兴趣。刘星一家在今年2月份去巴西旅游,领略了巴西的异域风情,但是他们有很多问题和困惑,今天
就让我们用“地理眼”帮他们解决问题吧。设计意图:用大家熟悉的桑巴舞和足球导入新课,学生比较感兴趣,创设刘星一家人去巴西旅游的情景,是采用任务驱动法向同学们提出任务,以此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贯穿起来,从而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讲授新课游戏规则:全班分成六个
小组。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必答不需举手,可以直接站起来回答,但必须在老师宣布开始后才能进行。小组中每位成员回答问题次数最多不能超过两次。第一关:了解巴西文化。第二关:聚焦经济发展。第三关:保护热带雨林。闯过三关后,得分最多的小组的同学
获胜。一、了解巴西文化活动内容及形式:展示刘星寄回来的照片(景观图),刘星产生了下列疑问。针对刘星的疑问,同学们选择词条进行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并完成表格。此环节为必答题,答对的小组得50分。有错误酌情得分。
问题引领:1.为什么桑巴舞有非洲的鼓乐和舞蹈又有葡萄牙民歌音乐呢?足球起源于英国,为什么在巴西盛行?图文资料葡萄牙的民歌、游戏与非洲的鼓乐、舞蹈在桑巴舞中得到完美的结合。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而现在巴西的足球堪称世界一流。资料:从15世
纪末开始,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进入巴西。随着巴西种植园的发展,大批的非洲黑人奴隶被贩卖到这里。完成表格文化现象:融合的地域文化历史溯源:桑巴舞、足球问题引领:2.为什么巴西的混血种人多?图文资料:巴西人种构成图、卡卡的一家得出结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与非洲的黑人以及原住居民印第安
人通婚比较普遍,后代多为混血种人。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西文化。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根据图文资料读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将历史溯源和文化现象、融合的地域文化整合在一起,有效地指明巴西多元文化的特
点的形成原因,即殖民历史。并为混血种人数量多的特点埋下伏笔。从而得出巴西文化多元、混血种人数量多的特征。而其殖民历史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承转至第二板块。教学评价:以巴西的文化现象作为兴趣点进行导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图文资料的形式让学生
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将文化现象、融合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溯源进行整合,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巴西文化形成的殖民历史背景。二、聚焦经济发展探究活动一: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活动内容及形式:刘星发现巴西的农产品与他的家乡北京的大不一样,而且农作物的分布也与其他国家不同,
这是为什么呢?农业的发展受自然条件及人文条件的影响,在老师的引导下,分三组进行探究。分组探究巴西位置、地形、气候、开发历史等条件,综合以上条件,采用质疑—推测—验证的方法,根据巴西的自然条件推测主要农产品以及农产品的分布,并且进行验证。此环节为必答题,答对
的小组得50分,部分答对者酌情给分。问题引领1:(1)看图说出巴西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推测并选择不同农产品的分布范围。(2)看地形图说出巴西的两大地形区是什么?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推测并选择地形区进行合理布局农业。(3)据气候分布图说出巴西主要的气候类型及特征是什么。推测农作物的布局。(4)综合地形和气候条件再一次推测农作物的布局。进行验证。分组活动:位置:__________带有利条件:___
_______选择农作物类型:A热带作物B温带作物两大地形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条件:_________森林布局在:__________,农作物布局在:__________气候类型: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画图:综合地形和气候推测森林和农作物布局,设计图例,并完成画图。并进行验证。设计意图:采用质疑—推测—验证的学习方法,目的是激发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培养学生的因地制宜的观念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另外,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亚马孙
平原地区不宜耕作,也为第三板块保护热带雨林的学习埋下了伏笔。教学评价:学生在推测农业布局时,学会了学习方法,那就是分析位置、地形、气候等条件,考虑布局与条件之间的关系,并综合以上条件进行分析,从而合理布局。教学过程体现了方法的指导。探究活动二:如何
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活动内容及形式:通过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探究,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把这种方法迁移应用到探究活动二当中,小组合作探究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此环节为抢答题,举手抢答,每一题答对者给20分。补充答案正确的小组也酌情给分。问题引领2:(1)巴西主要有哪些矿产资源?(2)适宜发展
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如何布局效益更大?推测布局。(3)除了资源影响布局外,还有哪些因素也影响布局?(4)综合以上因素,找出主要工业中心,推测布局。进行验证。图文资料:矿产资源分布图资源和工业分布图举例并列表:工业中心附近
资源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关系设计意图:探究活动二是作为学习方法的迁移应用来设计的。主要是探究工业布局与资源的关系,当然也综合分析了交通、开发历史等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又一次让学生理解因地制宜的地理观念。教学评价:关于布局的学习方法,经过此
次的迁移应用,学生们能够学会从考虑影响因素入手,分析工业布局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学会了学习方法。承转:巴西独立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目前已经成为拉丁美洲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巴西成为飞机、汽车、钢铁、机械的主要生产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巴西的生态环境却遭到破坏。三、保护热带雨林活动内容及形式:刘星对当地学生进行了采访(如下图),客串了一把记者,还查找了热带雨林的环境作用。如果我们是开发商、政府官员、当地居民、世界环保组织官员,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与保护怎样看待呢?
下面四个组分角色扮演开发商、政府官员、当地居民、世界环保组织官员,让另外两组充当记者进行采访,被采访的同学面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与保护来提出自己的观点。每组派一名同学表达观点,言之有理即给分。最高50分。图文资料:马西等
亚马孙流域国家在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上陷于两难境地。下面是三位学生的对话。请你加入他们的讨论。谈谈你对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亚马孙热带雨林设计意图: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明确自己作为地球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高环保意识,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尤其是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现了
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教学评价:这个过程中采访的同学举止大方,而被采访的同学明确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场面非常活跃,每个小组积极出谋划策,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学习。教学与反思本节课本着“知识—方法—观念”层层渗透的教学思想,采用任务驱动法,导入
有效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用这条主线将整个教学过程串联在一起。为了突出重点、难点,本节课有效地整合了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了方法的学习,即“质疑—推测—验证”的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读图、概括、分析和创新思维等能力;而且渗透了可
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因地制宜的观念,体现了以能力立意为主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致力于导”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