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8-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3)页,2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747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望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通过朗读与解析,感受泰山的雄伟与神秀。3、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重点:1、理解诗意,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难点:理解诗中哲理和意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1.师生查找关于诗人杜甫、泰山的资
料及写作背景。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视频)同学们,视频里播放的就是五岳之首的泰山,谁来把你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们分享?(学生交流关于泰山的资料)2、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大量赞美泰山的诗作,其中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望岳》被后人尤为推崇。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诗。(二)品味诗情,感悟意境1、教师配乐范读古诗2、学生读诗。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4、回顾学习股古诗的方法5、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古诗。6、学生展开想象、讨论交流诗人望岳的情景。(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表现诗人虽未得亲历其境,但久慕其名。泰山
山脉绵延深远,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仿佛由于大自然的偏爱,泰山聚集了天地之灵气和精华。山南、山北,虽在同一时间,但阳面明亮如同清晨,阴面犹如黄昏。(3)“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这两句诗亦景亦情,情由景生,这里的景是指?明确:层云、归鸟。诗
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这表达了怎样的心情?(4)接着诗人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孟子的名言:“登泰山
而小天下”。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结合写作背景,启发学生理解这一句的深层含义。让学生各抒己见。(参考答案: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7、诗题叫《望岳》,可见
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8、结合整首诗,进一步感悟诗人情感:讨论: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参考答案:诗人热情
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9、指导朗读(三)思想教育我们也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努力学习,将来才能“一览众山小”,做社会有用之才。(四)课内拓展1、有人这样形容,江南“多山多水多才俊”,而北
方则是“一山一水一圣人”。这“一山”指的是泰山,“一圣人”指的是中华文化泰斗孔子。2、《孟子》中也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记载。泰山上也有“孔子登临处”“孔子庙”等遗迹。3、五岳地图(五)课外拓展: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2
、查找、阅读其他诗人写泰山的诗作。3、画一幅泰山的想象画。(六)总结板书设计:望岳杜甫岱宗(远)慨叹仰慕神秀(近)神奇秀美荡胸(细)细看云鸟会当(俯)雄心气概热爱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