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PPT课件1-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PPT
  • 阅读 58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26 页
  • 大小 13.826 MB
  • 2022-12-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PPT课件1-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PPT课件1-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PPT课件1-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PPT课件1-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PPT课件1-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2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PPT课件1-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ppt,共(26)页,13.826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74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望岳杜甫思考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岱宗”两句:“远望”

“造化”两句:“近望”“荡胸”两句:“细望”“会当”两句:由“望岳”想到了将来的“登岳”。将“造化钟神秀”改为“峰峦显神秀”好不好?为什么?将“阴阳割昏晓”改为“巨柱擎云霄”,效果有何不同?赏析“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

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齐鲁青未了”: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

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大连绵。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

”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

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

即“终当要”。思考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思考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

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炼字、意境、哲理……)练习1、写出初见泰山时的激动、惊叹、仰慕之情,突出它的横亘远处、参天耸立的句子是:2、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3、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4、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达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的诗句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背景大约是天宝十二载(753)的秋天,李白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李白陪他登楼,设宴送行,作此诗。李白要送行的李云,又名李

华。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李白族叔。翻译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

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

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桴:木筏。思考宋人评论李白和杜甫的诗说:“杜诗思苦而语奇,李诗思疾而语豪。”本诗

的跳跃性极强,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开阖动荡中坦露变幻无常的感情活动。贯穿在这些飞跃之中的,是情感的踪迹。你能把握全诗的情感脉络吗?1-4悲叹起调,愁闷低沉;5-6情绪渐趋高昂;7-10逸兴勃发,欲览明月的巅峰;11-12急转直下;

13-14平稳、无奈、洒脱。明确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诗人与在朝中任职的故人相见,少不了谈谈个人往事与近况,议论一下时政。此时的他,骚动不安的心绪一触即发而不可抑止。因此,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宣泄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

苦闷:弃我而去的昨天呵,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的今天呵,太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与朋友抚今思昔,不胜感慨,然而很多话也只是点到为止,牢骚苦闷也不可能没完没了,所以诗人笔锋一转,

就眼前景说眼前事。他凭风而立,只见天高地远,浩浩长风,不远万里,送秋雁南飞。心胸不由开阔了许多,不由激起一醉方休的兴致。于是说道:面对这样的景致,我们正可以在高楼上开怀畅饮。这两句从极端苦闷转到开朗壮阔、自由驰骋的境界,使人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

谢又清发李白和李云,一个是诗坛巨星,一个是文章大家,两人饮酒谈心,免不了谈诗论文。他们谈到汉代文章,评论建安风骨,中间还称道谢朓,说他的诗清新自然。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

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面对的是秋空晴昼,想到的却是登天揽月,足见其豪放飘逸之情。“览”,极度夸张而又显得轻巧自如。青天、明月给人的感觉无疑是明净、皎洁的,不应有黑暗与污浊;

是广阔无边、自由自在的,因此,可以见出诗人对理想自由境界的向往追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当这种昂扬情绪达到最高潮后,诗人仿佛一下子从天上掉到地上,情绪一落千丈。他尽可以在幻想中遨游驰骋,但又怎能摆脱现实的纷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他

的精神如此苦闷。他想要排遣,却怎么都难以解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此时,诗人不再意气高扬,话语滔滔,他似乎陷入沉默与思考,发出了长长的叹息:人生在世,是这样的不称心如意,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叶小舟去泛游江湖。不过,李白并

非真的要无所作为。他晚年流放归来,在六十一岁时仍壮心不已,请缨杀敌,只是因病而半道返回。因此,这两句实为无奈忧愤之语。总结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饯别诗,但诗中并无惜别之语。诗人李白才高志远,但他的一生却很不得意。他曾应诏入京

,供奉翰林院。但不到两年便被玄宗“赐金放还”。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使他长期陷于苦闷之中。诗人在饯别族叔李云时,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有壮志难酬的忧愤和掩抑不住的郁闷与不平。这首诗抒写的就是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也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纵观全诗,写

愁思却无黯然,写失意却不压抑,写无奈却不消沉,宣泄愁闷却不失理性,始终涤荡着一股清新激越之气,俊秀神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如神来之笔,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被广为传颂。练习(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

云》中运用了散文句式直抒心中郁结,突出诗人忧愁的诗句:(2)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开怀舒畅的豪情的句子:(3)称誉李云文采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能自信的诗句:(4)写出了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的诗句:(5)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极度忧愁的诗句:(6)

诗人想借逃避现实而不愿同流合污的激愤之词的诗句:美酒饮当微醉候,好花看到半开时。酒虽养性还乱性,水能载舟亦覆舟。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6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