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7-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x,共(4)页,18.09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744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己亥杂诗》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字词的含义,读准“斜”字字音,领会古诗内容。2.情感目标:品味古诗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3.技能目标:能够完整背诵及默写整首诗。二、教学分析1.知识点:1)《已亥杂诗》诗集名字的由来?理解干支纪年法。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意
思:“浩荡”、“白日斜”、“吟鞭”、“落红”。3)“离”字为全诗关键字,一个字点出诗人此时的境遇,浩浩荡荡的离别的悲苦愁绪萦绕在心里久久不能释怀。2.重点和难点:1)思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与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都是写花凋零之后
变成泥土,二者有何区别?2)比喻的修辞手法,联系写作背景弄懂“落红”和“花”喻指什么?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3.学习水平描述:初二学生初步懂得欣赏诗句,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探究意识,通过问题探究引导同学进行思考。三、教学手段和方法1
.媒体:PPT演示2.教学媒体与资源选用表知识点资源类型资源内容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资源来源使用方法1文字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落花”的诗句B输入文字课件演示2图片龚自珍画像A网上下载课件演示四、教学过程1.主要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分解表课目名称知识点学习水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己亥
杂诗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落花”的诗句√诗集简介√“浩荡”、“白日斜”、“吟鞭”、“落红”√2)教学过程设计a)导入(时间大约5分钟):在中小学我们学过不少关于“花”的诗歌,其中,有一些是描写含苞待放的花朵,有一些是描写花盛开时茂盛的样子,还有一种便是描写
落花。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这些描写落花的诗句,并体味其中蕴含的各不相同的感情。b)知人论事:(时间大约5分钟)诗人简介:龚自珍,浙江人。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介绍诗歌创作的时代历史背景。诗集简介:向学生提问《已亥杂诗》诗集名字的由来?理解干支纪年法。己亥:我国
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公历一八三九年。鸦片战争的前一年。这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写成了《己亥杂诗》。c)品味诗句:(时间大约30分钟)○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意思:“浩荡”、“白日斜
”、“吟鞭”、“落红”。○2上联(老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由学生讨论得出答案):一是诗人辞官南归,为什么是“东指”?(诗人故乡浙江位于首都北京的东南方向)二是“天涯”指的是哪里?(一指故乡,意为回家路途遥远;二指在奔
赴家乡的路上离京城越来越远,从此远离朝政。)三是找出诗眼(“离”字为全诗关键字,一个字点出诗人此时的境遇,浩浩荡荡的离别的悲苦愁绪萦绕在心里久久不能释怀。)○3下联:思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与陆游的词“零落成泥
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都是写花凋零之后变成泥土,二者有何区别?(情感上的差别)再引伸到通过什么修辞手法表达这种情感?(比喻)联系写作背景弄懂“落红”和“花”喻指什么?结合背景谈一谈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4整体把握:从全诗来看,上联是写景
抒情,抒发离愁别绪。下联是托物言志,以落花自喻,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即使辞官返乡仍想报效国家。五、教学评价:名句体悟(时间大约5分钟):1.为什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一句千古传颂?2.在
现代,它还可以衍生出什么精神?六、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比喻的修辞手法√√√与陆游的词有何区别?√√思想感情体会√√七、备注1.板书设计开始,导入新课学生朗诵描写落花的诗句,并体味其中蕴含的感情。知人论事:诗人简介、诗集简介朗读全诗,
理解诗句中的词语意思上联讲诗人返乡途中所遇所感下联讲诗人以落花自喻,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老师提问由学生讨论得出答案:一是诗人辞官南归,为什么是“东指”?二是“天涯”指的是哪里?三是找出诗眼。思考下联与陆游的词有何区
别?通过什么修辞手法表达这种情感?并弄懂“落红”和“花”喻指什么?结合背景谈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整体把握:从全诗来看,上联是写景抒情,抒发离愁别绪。下联是托物言志,以落花自喻。形成性评价:名句体悟总结全文结束2.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备注己亥杂诗龚自珍上联:离愁借景抒情
下联:落红比喻托物言志花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