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6-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65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13.500 KB
  • 2022-12-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6-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6-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2)页,13.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744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龚自珍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本诗。2、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运用合作赏析的方法,理解诗的含意。3、学习作者不畏惧挫折的坚强性格。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

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二、细读品味:1、朗读《己亥杂诗》。2、作者简介: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

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3、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

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4、小结: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5、朗读并背诵诗歌。三、合作探究:《己亥杂诗》写出了诗人的几种心境?明确:主要写了诗人的两种心境。一是怀着离别之愁。作者敢于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危机和统治集团的专横腐

朽,受到排挤,仕途受到挫折,要离开北京,奔向遥远的地方,这时的心情是愁苦郁闷的。二是作者并没有一蹶不振,相反,他要投身到更广阔的天地,进行新的奋斗,为改革和振兴中华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四、教师小结:诗中作者

抒发了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心沉沦,始终都想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要在理

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六、板书设计:己亥杂诗叙事抒情——比喻明志————不畏挫折,不甘沉沦。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