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习题2-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2)页,2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742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登幽州台歌班级姓名《登幽州1台歌》唐·陈子昂前2不见古人3,后4不见来者5。念6天地之悠悠7,独怆然8而涕9下!注释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在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造的。2.前:过去。3.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4.后:后来5.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6.念:想到。7.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8.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9.涕:眼泪
。译文见不到以前招贤的英明的圣君,以后也见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独自悲伤地流下泪。中心:作者因无人欣赏自己的才气,怀才不遇,感到悲伤凄恻5作者简介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
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关心国事。[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
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
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一:给下列字注音后不见来者.()独怆.然而涕下()二:解释词语悠悠:独:怆然:涕:三、填空1、《登幽州台歌》含有的与本诗主旨表达有关的一个典
故是()2、《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3幽州台即_____,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的大兴县,是战国时候_____的国都。_____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为了使原来的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
来,建黄金台,置金与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找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起来四、读课文,思考:1、“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心境。2、怆然的意思是:
涕的意思是:表现了作者的情感。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五、比较阅读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念天地之
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2、《登幽州台歌》和《黄鹤楼》比较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