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PPT课件2-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PPT
  • 阅读 77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858.000 KB
  • 2022-12-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PPT课件2-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PPT课件2-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PPT课件2-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PPT课件2-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PPT课件2-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PPT课件2-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ppt,共(16)页,85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739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作者介绍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射洪人。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诗的代表作为《感遇》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

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

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

七首》等诗篇。写作背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

郁不平之气;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各增加了一个虚词(“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朗读时注意节奏、语气、语速、感情。chuàngtì学生朗读,分三组朗读。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节奏、感情。看哪一组读得最好,最切合作者的心境?解诗意•“前不见古人”•古人: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前

面看不见像燕昭王那样贤明的国君;•“后不见来者”•来者:当今的英主。•后面遇不到能礼贤下士的当今英主;•“念天地之悠悠”•感叹的是宇宙的无垠和人生的短促;•“独怆然而涕下”•我独自忧伤,任泪水沾满我的衣襟;品诗情•“前不见古人,后

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作者俯仰古今,时间的绵长,表现

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作者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久,写出了空间的广阔。作者面对悠悠天地,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抒发了怀才不遇孤寂。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

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鉴赏“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体现了什么?1.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探究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所见:时空的无限;所感:怀才不遇,生不逢时。(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2.

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见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教师点拔:前——后不见念天地之悠悠独

怆然、泣下时间之长无奈之苦感慨之深宇宙之广孤独之切悲苦无限直抒胸臆写法: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内容解析:1、孤独2、生之短促3、怀才不遇封建士子共同的命运人类摆脱不了的命运}讨论学习:《登幽州台歌》千百年来为人所传颂的原因是什

么?你对此有何感想?全诗突如其来,如山洪暴发,又戛然而止。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极富感染力,反复吟咏,一位独立苍茫、思索人生课题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便跃然纸上,而浩浩无涯的时空背景也随之展现。全诗直吐胸臆,气势磅礴,

意境阔大,格调雄深,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千百年后犹能引起读者思考,产生共鸣。真题链接:《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闭上眼睛去想像)学生自由讨论。作者孤独的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宇宙茫

茫,虽无边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是的,诗人是不幸的,报国无门,独上高台,知音难觅,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诗人的遭遇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

,他留下了这样一首足以万古不朽的诗作,我们也是幸运的,在一千多年以后能欣赏到这样一首名垂千古的诗篇结束语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7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