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导学案5-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44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24.500 KB
  • 2022-12-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导学案5-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导学案5-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2)页,2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737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古诗二首登飞来峰设计者五.3教学目标1重视点拨,准确理解《登飞来峰》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2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朗诵中品味诗歌的艺术魅力。学情分析以往,学生所学的诗大多是以

写景状物为题材,对于蕴涵着深刻人生哲理的诗则是初次接触,因而在学习体会诗的含义上,会有一定的难度。几年来每学期学生都会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在理解古诗方面也有了较好的基础,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也很高教学重点理解思想内容熟练背诵教学用具光盘教学时间一课时教

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朗读诗歌品味全诗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吗?(出示图画)„„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教师范读在教师的点拨下品味全诗。重点品味蕴含在诗中的哲

理。1、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点拨要点: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看图,并汇报看到了什么?学生轻吟。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学生质疑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质疑讨论活动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点拨:①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

中自然提炼出来的。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③由学生谈谈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1“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

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①②描写景物——充满生机③④抒发情怀——踌躇满志小结: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29岁时。这是他出世以来,初显才能,胸怀包负的时期,表达了诗人踌躇满志的情怀。全诗将写景与抒怀紧密

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2、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么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竞赛抢答活动抢答题1、王安石_______(朝代)杰出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散文成就很高,为______之一。(北宋,政治、思

想、文学。唐宋八大家)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①千寻塔()(指应天塔)板书设计登飞来峰①②描写景物——充满生机③④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7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