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9课《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导学案2-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4)页,25.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731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编号:0401班级姓名编写人:成庆发备课时间:2014.2.16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自主学习1、填空:普希金(国家)19世纪伟大的民族诗人,他被称“”。
有代表作、、等。2、朗读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3、如何理解“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意?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二、探究交流展示1、普希金在写作本诗时,正被沙皇流放,过着充满艰辛的流放生活,精神的压抑曾使诗人产生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伤感。你从诗中还能体会
出这种感伤之情吗?为什么?2、这首诗没有具体的形象,却被世界各地人民广为传诵,原因是什么?(答出二点即可)3、谈谈这首诗给你的启示。三、巩固提升1、默写: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勇于面对现实、拥抱苦难的诗
句。2、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1小节句式,完成下列填空。假如,不要,不要!需要。相信吧,。四、小结五、作业1、背诵课文2、美文赏读《现代诗的“有”与“无”》《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诗求文理能
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贵修饰能工者,为未成家言之也。其实诗到高妙处,何止于通?到神化处,何尝求工?”清人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新诗的情况其实也相去不远。纵向来看,《贞一斋诗说》说的三种情形,其实也是不少诗人走过的艺术之路的三个阶段:用散文方式写诗——注
意表现技巧。从这个视角,一切优秀现代诗的技巧都可以用“有”和“无”二字加以解说。一是有诗意,无语言。诗美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诗人在外在世界里不经意地积累着感情储备和形象储备。长期积累使诗人在某些方面形成
了特别敏锐的诗美触角。一个偶然的契机,诗人就“感物而动”,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有”了心上的诗。要表现这个“有”,诗人又面临困窘。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至言无言。诗美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有限的言,不可能完
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以言表现无言,诗人只能从“有”到“无”。庄子说:“大辩不言。”司空图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刘禹锡说:“情到深处,每说不出。”白居易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获得诗美体验的
“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有如禅家所说:“有是无有,无有是有”。“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
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二是有功夫,无痕迹。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美体验是“忘言”的。既然是诗人,就得从“忘言”走向“寻言”。而“寻言”由于诗没有现成的艺术媒介变得十分艰难。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诗人就是饱受语言折磨的人。从古至今,没有一位真正的诗人不慨叹“寻言”之苦:“吟
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句句深夜得,心自天外归”;“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现代诗人中的苦吟者也很多。他们对诗总是反复推敲,非搞得形销骨立而后已。臧克家的《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中的“溶尽”一词就是苦苦
锤炼出来的“唯一的词”。诗人的这番苦功夫,却又以隐形化为上。皎然说:“至苦而无迹。”诗人“至苦”,诗篇里却“无迹”,这才是优秀的诗篇。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成熟诗人的作品,都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
“平淡”不是平庸加淡薄,而是险后之平,浓后之淡。平淡而到天然境界。到了高妙处神化处的诗,运用的是从“有”到“无”的技巧。对诗来说,最高的技巧是无语言、无痕迹的无技巧。课题:未选择的路编号:0402班级姓名编写人:成庆发备课时间:2014.2.16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熟读诗歌,了解诗人,整
体感知内容,体味诗人因选择人生之路的慎重与无奈而引发的感慨。2、理解《未选择的路》所蕴涵的哲理。3、品评诗中的象征手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一、自主学习1、注音:伫.()立萎.萎()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国诗人,这首诗采用了艺术手法。3、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四节诗的内容。二、
探究交流展示1、诗中“路”有什么深刻含义?你从中悟出了怎么样的人生哲理?2、诗歌谈选择,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3、诗人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自己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其作用。三、巩固
提升1、成长的天空中,总会有阴霾,在泥泞的小路上踽踽独行时,你曾经有过怎样的心理活动?这首诗会引发你怎样的人生感叹?(选做)2、古今中外有许多诗人作家,对“路”有过精彩的描述,请你写出三句,注明作者,并选择其中的一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四、小结五、作业1、完成《名校学案》2、阅读《读<未
选择的路>有感》(一)今天,我们与老师一起学习了美国著名诗人弗罗斯特的一首诗---《未选择的路》。诗人借自然之路写对人生之路的思考。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了这一年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示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了本来可能更加
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这首诗写的就是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写作的重点却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未选择的路。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这能走一条路,而还有
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能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其实为
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选择眷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在面临人生选择时的犹豫与彷徨。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没有回头路可走。因此,必须慎重选择;同时,不能随波逐
流,应自主选择。(二)未选择的路在我们的短短人生中还有多少?在这片蔚蓝色的天空下到处都是分歧的路:要回家还是去书店?要买杂志还是小说?要先写英语还是数学?要黑的还是白的?常常都是难以抉择。但是在这个充满交叉与分歧的世界,我们又能如何?当风轻轻吹拂着树
叶,柳条轻抚于水面,泛出圈圈涟漪,鸟儿跳跃在树干间,叽叽喳喳的唱着小曲。正拖着疲惫的脚步的你,是不是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却还猛地想起今天有很多作业?加快了脚步想离开却还想停留在这幸福而又安逸的时刻?选择停留,却又在回家后被骂的一无是处;选择离开,
却又在心中留下遗憾„„一条路,它充满欢乐、财富及所有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最终通向成功。一条路,它布满荆棘,充满困难,处处都是坎坷,但它最终也通向成功。那么,你如何选择?许多人都选择了第二条,为什么?因为第一条路给偶的太多,太满足,许多人都
认为那也充满了危险,而且,比第二条路还要危险,所以人们便向那比较不危险的路前进。但是。没有人没有贪欲,是的,贪欲使他们走向了第一条路。最后,那些失败者,有的选择了第一条路,有的选择第二条路。为什么他们没有成功?很简单,他们选错了路。人生中的
每一分钟都是分歧的路,为什么就只有两条路呢?其实第三条路便隐藏在这之中。在那些失败者中,又有胜利者,他们便是那些明白、了解遗憾与失去是无法挽回任何东西的,他们用那所剩无几的岁月时光,追求新的东西。而那些最先成功的人,他们明白,一人只有一条路,落子不悔。经过思考,经过磨练,他
们便迎来了成功的天使。人生的路啊!每一条都是新的,每一条都是美丽的,但是如果你误入歧途,那么,迎接你的而不是天使,而是良心的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