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1-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doc,共(3)页,4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第二节东南亚课型新授课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知道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生产情况。2.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能够分析东南亚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东南亚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地图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内容(第一课时)二次备课[导入新课]读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
依山复靠水。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讲授新课]一、“十字路口”的位置读图7.19“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7.20“东南亚的地形”,明确东南亚的范围,和重要的地理位置。(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
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2)重要的地理位置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纬度位置:(10°S——25°N),这就决定了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交
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3)国家东南亚共有11个国家,中南半岛上多为临海国,老挝是唯一的内陆国家。(4)图7.19“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看图后请
大家思考: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总结:日本的工业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上贸易。马六甲海峡是日本与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各国进行海上贸易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5)读图7.21“马六甲海峡的航线”思考: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总结
:我国的石油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地区,而从中东运往中国的石油同,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因此马六甲海峡对中国石油进口具有重要意义。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学生读地图册14页图回答: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2、这两种气候类型有
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样的影响?(一)气候类型、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分布地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马来群岛大部,马来半岛南部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橡胶、油棕、椰子、蕉
麻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中南半岛,菲旱雨两季律宾群岛北部生长。(二)读课本P24图7.24填表:物产稻米的重要出口国橡胶的最大生产国棕榈油的最大生产国椰子的最大生产国蕉麻的最大生产国椰子的最大出口国
主要生产或出口国泰国、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菲律宾(三)东南亚种植水稻的条件(1)东南亚人喜爱大米饭(2)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水稻的生长(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4)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大(5)劳动力丰富[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
东南亚的自然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知道了东南亚位于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热带气侯对农作物的影响。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东南亚的人文景观。[板书设计]马来群岛范围中南半岛东位置纬度位置南海陆位置亚交通位置热带雨林气候类型气候热
带季风气候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