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3-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42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13.500 KB
  • 2022-12-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5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3-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5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3-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2)页,13.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712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最苦与最乐》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教学重点:1、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教学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为了谁》引出“责任”这一话题。二、检查字音(课件出示)三、出示学习目标(课件

)1.明确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的脉络.2.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3.理解责任的含义,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四、学习课文,整体把握(一)我是课堂小主人学习方式:学生根据所学课文的情况质疑,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1、对字、词、句的理解方面。2、从议论文的三要素考虑。3、从文章内容与结构思考。(二)师生合作探究,解决课文的重、难点思考: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2.作者是如何来论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3.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作者为证明它引用了那些古语、俗语?4.人生应该怎样对待责任?(学生分析讨论后,让学生分组竞赛回答)五、总结课文,梳理结构(课件出示)六、巩固练习(课件出示)文章的题目叫《最苦与最乐》,齐读最后一段,看哪些句子分别照应了“最苦”和“最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最乐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七、思维拓展:(一)我说你说明责任我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把这种

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晚上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

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作为我们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责任究竟有些什么呢?请照仿例句说话。例句:责任是一丝不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责任是“(二)品尝人生苦与乐讨论:给你一串葡萄,有酸有甜,你是先品甜的还是先尝

酸的?八、结束语九、作业:1、积累:请摘抄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写作: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选择其中一种责任写一写你感受到的苦与乐十、板书设计最苦未尽责任与最尽责

任乐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8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