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2-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30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23.500 KB
  • 2022-12-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5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2-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5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2-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5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2-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4)页,23.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712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内评价:主备教师: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2、体会本文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3、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2、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学习难点:体

会本文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学习过程一.走进作者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

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将近三十六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他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这体现了多么惊人的勤奋和才华啊!二、课文导读(你了解课文的内容主旨吗?

)本文论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本文的语言洗练简洁,表现在使用了概括力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也表现在该展开则展开,该收敛则收敛。三、走进课文:㈠知识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循.环()

圣贤.()卸.却()悲天悯.人()达guān()péi礼()qì约()监dū()来源:Zxxk.Com]2、解释下列词语,并选其中两个造句如释重负: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悲天悯人:3、本文的作者是,字任甫,号任公,他是

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这篇文章是(文体),选自㈡整体感知4、本文结构严谨,线索清晰。请你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出段意。5、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

自己的苦乐观。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他的观点是什么?(三)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

任未了的?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5、拓展延伸课文内容:(四)资料链接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

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

些帮助?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第三步: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

拉家常”的特点。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

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

块石头落了地’。”(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③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

得有条不紊,另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学

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虽__________________。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生__________________,

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②积累:a、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教师就发表内

容,予以相关的教育。b、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

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3)曾子:任重而道远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

艰巨。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

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举例:大禹治水、许多

爱国的仁人志士„„③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a、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快乐是我

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问: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七、结束语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

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

题吗?今天,读了这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课后反思: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8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